优秀的管理者是训练出来的
2013-10-26 10:27: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黄勇辉 浏览46次
我在管理实践中有一个体会:优秀的管理者是训练出来的。从事咨询工作后,在培训、讲座以及与客户的沟通中,我经常和大家分享我的这个体会。在一次讲座结束后,有一位中年人特意留下来和我做了一个交流,他是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但自认为是一个不怎么合格的管理者。他对“管理者是训练出来的”这个观点很感兴趣,因为他一直在摸索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是始终找不到门道,于是得出一个结论:优秀的管理者是天生的,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是否可以训练出来?对于这个问题在众多的有关领导学、管理者素质的书籍中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回答。我自己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高、中、基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不同的管理者其能力素质模型是不同的;其次我们要针对每个层次的管理者确定他们需要哪些素质,再思考其中哪些素质是可以训练的,哪些素质是无法训练的,真的是“天生”的。如果我们不对问题做这样一个界定和细分,我们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
那么哪些管理者的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如何训练这些素质?对此我推荐两本书供大家分享,从中可以找到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很好的启示。一本书是彼得·德鲁克的经典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另一本是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
德鲁克认为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天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德鲁克在书中写到“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从表面上看,习惯是很单纯的,一个七岁的小孩也懂得什么是习惯。不过要把习惯建立得很好,却是不容易的……学习习惯就非得反复地实践不可。”
德鲁克总结出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训练以下管理素质:掌握自己的时间;为提供外部贡献和成果而工作;善于利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中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训练自己的管理素质。大前先生在三十岁之前是一个技术人员,没有任何管理的经验,然后他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重大的职业生涯的转折,应聘麦肯锡成为一名咨询顾问,并且在短短两年内成为日本最优秀的咨询顾问,他在从事咨询工作两年后出版的著作《企业参谋》成为畅销的管理名著,并逐渐成长为日本乃至亚洲最受推崇的管理大师。那么他是如何做到呢?
大前先生在开始自己咨询顾问生涯时,就面临一个别的咨询顾问没有碰到的问题,他从没有任何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如何开展咨询工作?他想到自己十几年技术工作的工作方法,严谨的逻辑和试验验证,于是他将这些简单而基本的工作方法带到了咨询项目中,并发现这些良好的工作习惯几乎让他在咨询工作中无往不胜。
大前先生还提到了一个生活中的经历,他在上下班都要坐半个多小时的火车,在火车上可以看到沿途很多的大广告牌。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些广告牌对自己进行思维训练,看到一个广告牌他就思考如果让自己来策划这个广告牌,自己会如何设计。刚开始他一趟车坐下来只能想清楚一个方案,后来每天这样训练,大前先生竟然能做到在几十秒内策划出一个完整的方案。这就是如何训练管理素质的经典事例。
我们可以将管理素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事的素质,一类是“领导”人的素质,从基层管理者到中层再到高层管理者,对“领导”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管理”的基本素质确是基本不可缺的。而一个优秀的高层管理者业必然是经过在基层管理岗位的训练,具备基本的“管理”素质的人。我认为一个总经理和董事长可能的确需要特殊的天赋,不是完全可以训练出来的,但是能够胜任自身工作的有成效的中层和基层的主管,是不需要天才的,许多普通人就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成为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的企业和社会,需要大量的有成效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而在自己咨询工作中,我感到现在企业的管理者大多缺乏有效性,这不单单是企业自身问题,而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有关。中国仍处于工业社会早期,由企业管理发展带动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发展还是刚刚起步,大多数人不能从自己的组织中得到有意识的规范长期训练,因为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管理未成熟的组织。而西方企业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管理发展,已经能够给组织里的人管理素质的训练。很多到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明显感觉到外资企业有很“成形”的工作习惯,进去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被熏陶和训练成为一个有良好工作习惯的人,相对以前工作更有成效了。
德鲁克在其晚年的著作《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未来社会的发展要依赖于有成效的知识工作者,而所有知识工作者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管理素质,因为未来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和管理与他人的合作。中国也必须适应社会进步的潮流,只是我们在推动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管理进步的步伐已经大大落后了,希望大师们的著作可以给我们启示,让我们在让“人人成为管理者”的进程中走得更快一些。
责任编辑:abler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