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共有22批18.7万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彰显了——悠悠爱才心,拳拳报国情。
尚贤者,政之本也。为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高级专家的关心爱护,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截至2020年底,共选拔了22批18.7万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的人才都是各自学科领域、所在地区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基本覆盖了科教文卫、工农业生产、国防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弘扬重才爱才风尚
在上世纪80年代,科研工作者收入普遍偏低,生活艰苦。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给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每人每月100元。当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共有1246位杰出人才获得政府特殊津贴。他们中包括学部委员、工改前1-4级的科学家和教授、国家批准的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以及获得国家高等级科技奖励的骨干人员。100元,相当于当时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月平均工资的50%。在当时经济条件下,政府特殊津贴对体现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让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温暖。“国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政府特殊津贴奖励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这使我们看到党和政府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动情地回忆。此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逐渐完善选拔政策,扩大选拔范围,强化联系服务。2021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对广大特贴人才创新求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李克强强调,政府特殊津贴是党和国家尊重、关心、支持人才的重要制度安排,实施30年来取得显著成就。这一制度不重物质奖励而是强化荣誉激励,有力推动广大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发挥才干、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自1995年起,政府特殊津贴改为一次性发放,荣誉终身保留。目前,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已发展成为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荣誉性制度,获得者无不将其视为莫大的荣誉和肯定。“这份荣誉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普遍认为,特贴不仅是物质奖励的事,而是代表党和国家对自己专业技术水平、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全社会对知识和人才尊重信任的体现。“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传递了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主要方针,有力增强了广大人才的向心力创造力凝聚力,激发了广大人才的爱国报国情怀,在落实党的人才方针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社部专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国家级品牌
2015年10月5日,一个消息令举国沸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她的履历中,眼尖的人发现,这位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科学家其实早名列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名单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就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选拔范围,人选从最初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到现在覆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从最初主要集中在中央单位到现在覆盖地方、企业、新社会组织等体制内外各类单位,促进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数据显示,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33位获奖的杰出科学家均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在近些年新增选的两院院士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占到90%以上。在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的带动下,全国近20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部分地市还建立了市级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逐步形成了上下衔接、梯次递进的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体系。
扎根基层生产一线助推发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为推动基层和企业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改善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大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据统计,2011年以来,人社部累计组织4.7万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高层次专家,深入农村基层、企业一线和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决策咨询、成果转化推广、人才培训、巡回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3.9万多场次,签订合作协议6500余项,培训基层人才73.4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将不断完善和优化,更好发挥导向作用,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更多人争相成才、人尽其才,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书写新的荣光!
有力提升技能人才地位,带动了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起,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范围,使他们享有与科学家、工程师同样的荣誉和地位。许振超、高凤林、徐小平等一批大国工匠和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正成为广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学习榜样和追赶目标,激励他们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发挥传帮带,起到了选拔一批人带动几代人的作用。
很多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传帮带作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通过担任合作导师、组建团队、领衔项目等形式,带动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优秀人才参加团队、取得成果享受特贴、更好发挥模范作用的良性循环。如长征五号火箭团队,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团队核心人员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目前323名团队成员平均年龄约37岁,近年来有3人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经过30年发展,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国家级品牌,带动形成了以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为主体,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体系,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激扬爱国奋斗奉献之志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造福人民,强国兴邦,这是一代又一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怀揣的报国之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党和国家给予人才的崇高荣誉。沐浴在爱的温暖下,广大专家人才更加坚定爱国奋斗奉献之志,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热情,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攻坚克难——一批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建设了一大批高质量工程项目,攻克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难题,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升了社会民生事业服务水平。在国家表彰的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等6位科学家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8位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程开甲、南仁东、李保国、张伯礼、陈薇等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立足地区、行业发展引领创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是各自地区和行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他们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潜心科技创新,致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学科建设,专心培育人才,有力引领支撑了各自地区、领域的创新发展。湖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农业领域专家占到30%,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万千亿级产业不断涌现,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与这些专家的助力密不可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