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是一家中小企业的HR。初入公司时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搭建团队,那时帮各业务部门招聘人才,和各部门人员关系都挺好。可是最近公司开始做绩效,我主要负责数据统计与核算,由于在复核这块比较严格,大家开始明里暗里的排挤我。面对这种情况,我怎样从哪些方面寻找原因,并改善这一情况呢?
有的人,到什么单位什么岗位,同事关系都处得非常好,并不会因为换了工作就让原来融洽的同事关系变差了。而有的人,换到不同岗位,同事关系就会起波澜,甚至到任何岗位,都处不好同事关系。这是为什么?
归结起来,我认为是当事人没有做好工作中的“三公三私”:
1、三公
其实,任何工作,要让多数人满意,都离不开“三公”原则,即:
1)公平。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但相对公平却是应该做到的。什么是相对公平,就是任何一件事,你这样做,总能说出一二三理由来,而且是可以让你我他多数人信服的,如果连“说服自己的理由都没有”,还是不要这样做了吧。
就拿楼主来讲,主要是负责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数据统计与核算,说白了,就是“数据的搬运工”,只要不搬错、不故意搬乱,对张三李四王五同样的“严格”,不因某同事熟悉就有意“搬好的数据”,也不因对某同事有意见就“找差的数据搬来”。
也就是说,你搜集到是什么数据就怎么统计与核算,只要这些数据有真实的来源、部门、姓名,当然,如果有传给你的人员以及其部门负责人签名就更好,这样,就可以更好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可追溯性,至少可以让你说得清楚数据来源,不至于让别人认为是“你在编造或有意做什么手脚”。
你把一碗水端平了,你的统计与核算都有真凭实据,没有一点胡编乱造,原来的同事能够说你什么呢?相反,如果出现一丁点不公平做法,你才是百口莫辩、越抹越黑。
2)公开。
也就是说,工作不能“暗箱操作”,自己做好了工作,要交给相关部门、人员、上级领导审核,必要时,应当要在相当地方进行公示,以征求相关人员意见,进一步减少出错误的可能性。
楼主统计和核算好的绩效数据,不能是最终结果,按照一般程序来讲,应当要给直接上级、财务对口人员、各部门对应人员一一审核,然后再送上级主管领导审核,有的单位还要求总经理要批准,有的做得更细致的,还要贴在宣传栏里好几天,让员工自己关注自己的绩效数据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有错,以便及时提出来。只有这样层层把关,才能够让数据最接近于原始和真实,失误、错误才会更少。
毕竟虽然只有十个数字,但排列组合后成万上亿种可能,虽然可以借助EXCEL或其他办公神器,但谁能保证没有任何闪失、大意、走神或发神经出错的时候。如果这样公开后,再有错误出现,当事人责怪你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毕竟他自己没有发现也是有一定责任的,这时,就容易理解、原谅你,对吧。
3)公正。
是人,就不太可能不犯错误,是机器,程序也不太可能运行亿年不乱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发现的错误/失误等,该怎么处理?
我认为,非“公正”二字来应对不可。什么叫公正?
具体来楼主的工作,如果有上述问题出现,可以有这样的处理逻辑:
先自查。针对问题点,楼主反复统计、核算,如果有错,马上改过来,并表达谢意、给对方带来了麻烦,同时说明对不起、不好意思。只要不是久拖不决、多次犯的问题,对方都容易原谅。
再顺藤摸瓜。如果自己统计核算正确无误,那就要知会上道工序提供这些数据给楼主的同事,让他一起协同核查,就这样一直查下去,一定要查到最源头的问题点,给问题一个明确而及时的答复。如果时间允许,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过夜,否则,容易让当事人着急而出现情绪变化,因为这些数据毕竟与当事人的工资、奖金直接挂了钩的,须知饭碗无小事啊。
按制度办事。绩效涉及的事情非常多,员工对这些事情往往并不了解、理解,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楼主就不要被员工的态度、声势、动作所左右或吓倒,要有定力,要充分深刻的给对方解释清楚制度规定,如果有不同意见和要求,超出制度范围的,可以按照程序层层提出来,上级领导一定会有明确的答复,只是需要耐心等待一些时间,急也起不了作用。
不随便下结论。有的问题,虽然一直找下去,也可能找不到原因或源头,或者无制度可依,正如“无头案”一样,或者是N年来头一招遇到,任何人都没有处理过的经验,怎么办?我认为,楼主不要轻易下结论就行,找到相关人员,主要是当事人、其上级、HR负责人、财务领导、公司相关领导等,一起来商量怎么处理,只要大家点头认可或签字,楼主就照办,当事人也不会有意见。
这样的“公正”处理,你没有任何“乱来”的行为,同事不但不会为难你,我认为还会慢慢靠近你、敬重你。
2、三私
只做好“三公”,工作显得刚毅有余、人性味不足,也不容易与同事处好关系的,所以,我认为,还应当要做好“三私”:
1)私时。
除了工作时间,就应当是自己的业余或私人时间,这些时间,是不是完全与家人、同学、亲戚等在一起玩耍或自己学习、锻炼等,这样虽然也非常充实,但对处好同事关系还不够。
我认为,要抽出适当的业余时间也同事在一起,包括聚餐、游玩、锻炼都可以,毕竟上班相对来讲比较严肃、大家都把自己适当包装了一下,看起来有一些“虚伪”或“片面”,不够立体的感觉和印象。
所以,需要彼此互相了解同事的另外一些方面,包括爱好、个性或其他能力等,如果经常在一起玩,大家就容易了解更多,就容易彼此比较信任,这对工作上处好关系也是有帮助的。
至于在一起的频次是多少,我认为至少半月应当有一次吧,当然如果有时间,一周有一次也不错,这个度不太好定死。熟悉起来、臭味相投时,聚的频次就多吧,刚开始有点陌生时,半月一聚不错了。
为了长久和谐的业余聚,费用最好AA制,有时实在不太好“绝对平均”,楼主就吃点小亏,多出一二块钱,赢来润滑的同事关系,也不见得是真吃了亏。
2)私事。
工作中或业余时间,总能发现或听说同事的不少私事,包括健康、爱好、长相、与他人相处甚至是家人、朋友的事情,你了解别人的同时,别人其实也了解了不少你的私事。这些私事,从你的本质爱好来看,可能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甚至想躲避的,或者是你不能接纳的。
怎么对待这些同事的私事?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同事关系。
我认为,四个字“求同存异”。也就是说,去发现这些私事的闪光点和积极之处,并且尽量有理有据的去表扬和放大,这当然最好是直接当面对着同事表达,背后说别人的“好”也是不错的。
相反,在同事不在场时,任何人说任何同事的不是、不足或短处,都应当礼貌的劝止,说明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人,想想如果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自己哪天如果了解到了,对同事关系的影响将是多么大啊。
当然,自己要做到不说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这样的事,即使有时兴起或酒后,也应当注意“宽容”或“缓几秒想一下再说吧”,这样的严格要求自己,你的同事关系就容易好起来。
3)私密。
前面私事中说的是“不说别人的不足之处”,这里要说的“不乱传别人的私事私事”,即保密。
任何人都有不怎么阳光、不想让别人知道和了解的事情,比如:生理缺陷、健康问题、曾经所犯的小错误等。
如果偶尔了解到这些,最好你就是他的最后一个“听众”或“知情人”,别人信任你,才会讲给你听,如果你再去扩散,天知道别人会怎样添油加醋的给另外一些说些什么,风水轮流转、世事难预料,谁知道这样的私事没有其他人再次传给当事人,只要当事人一想到“只讲你听了的”,那心情一定是难以形容的不爽和气愤,激动的人会找你直接撕皮,弄得你灰头狗脸,冷静的,会慢慢疏远你,或者在工作中有意无意给你使绊,或者编些什么内容给其他同事讲,让其他同事远离你。
如果对别人的私密,你实在忍不住想表达,教一个方法:拿一张纸和笔,详细把它写出来,然后从头到尾无声阅念出来,只要时间允许,N遍都可以,最后,划一根火柴或按动一下打火机,把这张纸烧掉吧。
这样做后,你是不是就会轻松点?
我不是楼主,不了解从事招聘和绩效时,与这么多同事是怎么沟通交流和相处游玩的,只能从以上三公三私这几个方面提供一些想法,但愿能够帮助楼主打开思路、找到办法、改善同事关系。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