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本科就读的不是211高校,找工作屡屡碰壁。”武大的一博士生本科就读于二本院校,今年在武汉找工作的她屡屡碰壁,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几天,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吐槽帖”让众多大学生热议“本科非211”现象。
“211工程”和“985工程”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先后在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建设的项目,“211工程”大学全国只有112所,“985工程”大学全国只有39所,总共才151所,相对于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历院校来说,真是太少了。只招这151所院校的学生,无疑是对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歧视。《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对于“非名校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往往搬出单位拥有用人自主权。但是,倡导用人自主权与反对就业歧视并不矛盾,尊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并不意味着招聘行为可以完全不受约束,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用人自主权与就业歧视的分界点有两个,一则是否合法,法律明文禁止的,用人单位就不能拿“用人自主权”来进行辩解;二则招聘的岗位必须是唯一限制的,只有甲能干而乙不能干,否则,没有得到公众认可的招聘限制,如年龄、学历、专业、相貌、社会身份等限制,都涉嫌就业歧视。当然,只招聘“211学生”也不例外。
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广纳群贤。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却连博士求职也要被“查三代”,真让人匪夷所思。
“非名校就业歧视”屡禁不止,还有一个原因是,劳动者合法就业的主张缺乏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一站式为受到就业歧视的劳动者维权,使得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制止。
我国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排斥非“211学生”,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是执行不到位让有关法律法规成了一纸空文。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厘清了问题的根源是必要的,但更必要的是如何采取跟进对策,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让法律法规不再成为画饼。这就需要法律执行别当“看客”,比如,我们也可以设立诸如公平就业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一旦接到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投诉查实后,对就业歧视者严厉处罚。毕竟,一个文明法制的社会,必须以尊重人格尊严为圭臬,必须确保社会底层人群和弱势群体不受歧视与侮辱。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