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世界纪录在中国诞生了,只是这项“世界之最”让中国普通民众感到有点刺眼。21世纪的头10年,全球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但也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侵袭,而最终的结局是普遍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其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而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因欧债危机的持续而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基本生活,其引以为傲的高福利的维持都困难。但唯有企业高管,却似乎可以不受这种危机的影响,实现薪酬的大踏步增长。一向把“国际化”放在嘴上的中国企业,在高管薪酬上更是超越了世界水平,称雄全球。
对于中国企业高管创造的这项“世界纪录”,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民营企业,企业老板愿意向其聘请的高管支付高薪,那是一种在市场博弈之下的结果,这些企业中的高管所享受的高薪,与其承受的竞争压力基本上是对等的。对于中国来说,真正触痛民众神经的还是大量国企高管领取的高薪和其令人瞠目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国企号称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国际化”的最明显标志竟是高管的薪金动辄可以高出普通职工上百倍。
支撑这种高管高薪制的理论,自然是经济激励原则,也就是说,用高薪来激发国企掌门精心经营企业。但是,国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大都是由政府委派,他们实际上是由政府以国资拥有者的身份委派到企业的“国资代表”,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仍在组织部门。有的国企在他们到任以后,经营业绩搞上去了,这似乎给他们增加了领取高薪的充分理由,但其中很多实际上是得到了政府的庇护,取得了对市场资源的垄断权,将这种属于全民的资源归结到其个人功劳簿上,并向其支付高薪,其所造成的分配不公一目了然。国企高管运用权力给自己制定高薪,从而将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高管的薪酬正在按着“国际化”的路径向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靠拢,但普通职工与这些国家职工的收入水平相比,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国企高管享受着体制带来的利益,又可从市场上领取高薪,鱼与熊掌兼得,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
企业高管薪酬增幅过快,甚至领先全球,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收入分配机制存在的严重缺陷。目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作为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宏伟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理应包含对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限制方面。有关部门对国企高管的考核,也应该纳入干部考核机制,而不能将他们视为只有用物质利益刺激才能有所作为的“经济人”。如果一个国企高管因为不能享受高薪,或者只能领取与政府部门公务员差别不大的薪水而消极怠工,不愿意把交给他的企业经营好,那只能证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国企高管,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当然,最为根本的还是应该更积极地推进市场化建设,建立公正的市场,政府不能将公共权力过度倾斜于国企,而是应该一视同仁地施予不同经济成份、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目前阶段甚至应该更多地照拂到民营企业,而不能让国有企业占有过多的垄断资源。只有当一个竞争充分、公平博弈的市场建立起来,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才能避免走上大量普通民众只能“被增长”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