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独木桥对于武汉市黄陂区的罗红胜再熟悉不过了,像这样的独木桥他每天要过好几次,但是只要一到稍微陌生的地方,他身边始终少不了一个叫李四桥的人。
罗红胜的朋友李四桥:“一年360天可能有300天,基本上就是跟我在一起。我可以说我代表他的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
罗红胜是个盲人,在当地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06年11月16日,记者采访罗红胜时,正巧碰到有客商来买鱼,由于不放心,罗红胜非要李四桥带他到现场去看看。
罗红胜:“武昌鱼。”
记者:“这有多少斤?”
罗红胜:“这个大概1.3斤,这个鱼要大一点。”
记者:“这是什么鱼?”
罗红胜:“这是鲢鱼,这个鱼4斤。”
记者:“你怎么辨认这个鱼呢?”
罗红胜:“它这个重量,一般我们拿的多,鱼拿的多就知道了。”
其实,罗红胜并非先天失明,在失明之前他已经是当地一个水产养殖大户。12年前的一天晚上,罗红胜骑着刚买不久的摩托车回家,车速很快,人和车冲进了路边的石灰坑。
罗红胜:“当时掉下去的时候,眼睛就不行了。”
罗红胜的母亲:“打电话说孩子掉进石灰坑里了。”
罗红胜:“当时在武汉医院,北京、上海都去过了。”
罗红胜的母亲:“我哭了多少年。”
记者:“结果怎么样?”
罗红胜:“结果教授说没希望了。”
罗红胜绝望了,在回武汉的列车上,他几次都想跳车自杀,为了阻止丈夫的轻生行为,妻子跟他形影不离。
罗红胜的妻子:“我们当时还不是劝他,说的,不为你自己着想,起码一条还有两个孩子,再还有我们,你如果丢下我们,我们如何生活呢。”
回家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罗红胜一直很消沉,让他的妻子感到可怕的是,失明后的罗红胜变得异常暴躁。
罗红胜的妻子:“心情变得比较暴躁,有点什么事就发火。”
记者:“跟谁发火?”
妻子:“给家里人,孩子,跟我发火。”
其实罗红胜心情变坏是有原因的,在他眼睛失明以后他的生活全乱了,养殖场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罗红胜的妻子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在身边照顾他的衣食住行,鼓励他再创业。
眼睛失明了,再创业只能从事最熟悉的行业,当时罗红胜的家乡兴中村有很多荒湖、荒塘、承包费用很低。为了收入不受影响,罗红胜又承包下2000亩的湖面,继续养鱼。 凭着过去养鱼的经验,他当起了家庭养鱼技术顾问,具体的活交给父亲和弟妹做,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由三弟罗三桥带他到湖边转转,让弟弟把养鱼的一些情况讲给他听。
记者:“这一般养殖户都知道,为什么还需要你来指导呢?”
罗红胜:“因为我眼睛看不见,在家里也呆不住,自己的事自己每天想过问一下,在家里面闲着也蛮痛苦的,眼睛看不见。”
养鱼卖鱼让罗红胜一年能赚一、二十万元,但是鱼的利润越来越低,想赚更多的钱就得发展新的产业。就在这个时候,失明以前养鱼时结识的一个湖南朋友,向他推荐种植湖南湘莲,投入小产量高。罗红胜打算试种一点看看,由于自己看不见他请来附近村里的几十个村民帮他种植。
罗红胜:“第一年的时候种了200多亩,那时候还是在试验阶段。”
记者:“为什么要试验呢?”
罗红胜:“试验因为它投资大,投资一大了,它没产量了,因为我们对它不熟悉。”
记者:“怕损失?”
罗红胜:“怕损失,因为眼睛看不见,办什么事情都要小心一点。
湘莲原产地在湖南,它只长莲子不长藕,第一年种湘莲罗红胜每亩投入了200元,由于他的湖底地肥,当年湘莲丰收亩产达到150公斤,莲子米的市场收购价是12元1公斤,罗红胜第一年种湘莲就赚了一笔。
罗红胜:“第二年规模就扩展大了。种了1000多亩,但是面积大的话,它利润就小多了,它因为管理方面,什么方面的,它就一亩田赚个六七百元。
一亩赚六七百元,1000多亩一年能赚六、七十万元,罗红胜靠种植湘莲赚钱了,很快周边的村民也跟着大面积种植湘莲,两年以后,莲子米的市场收购价跌了一半, 这时罗红胜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项目。
罗红胜每天早上给家人安排好一天的农活后,他就会到村子里找其他养殖户聊天,一次一个养殖户无意之间说起武汉市螃蟹的市场价卖的很高,罗红胜就动了养螃蟹的念头,不懂养殖技术,最后他在汉川市找到了一个叫罗丛海的螃蟹养殖能手。
罗红胜的合作伙伴罗丛海:“通过朋友介绍以后认识,我们就来一起合作。”
罗红胜:“他出技术也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跟他一起联营。”
1998年,罗红胜带着合作伙伴罗丛海在武汉市水产市场考察时发现,螃蟹售价最高时1公斤能卖到500元,价格大跌时1公斤也能卖到200元,罗红胜在心底算了笔账,只要每公斤螃蟹的平均价格能达到300元,就有赚头。
过完年,他们到上海进螃蟹苗,当时1公斤螃蟹苗卖560元,他们买了150公斤,在罗红胜的湖里进行小面积试养,由合作伙伴罗丛海负责养殖,罗红胜负责销路。
罗红胜:“那年是产了有4000多斤吧。”
记者:“市场价位怎么样?”
罗红胜:“价位那个时候是100多元1斤。”
记者:“能赚多少钱?”
罗红胜:“赚了20多万元钱,二三十万元钱。”
记者:“总共在这儿养了多少年螃蟹?”
罗丛海:“养了8年。”
记者:“你能赚多少钱呢?”
罗丛海:“8年搞了70几万元钱。”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罗红胜对于螃蟹养殖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关心,他都要参与,特别是在卖螃蟹的时候他要亲自把关,坚决阻止不合格的螃蟹上市。
罗红胜:“这个是公螃蟹,这种螃蟹它是母的。”
记者:“看这只螃蟹能上市吗?”
罗红胜:“这不能上市,这是没用的苗。”
记者:“你怎么知道?”
罗红胜:“这一点小也不能上市呀,再它的这个脚,它都是软的,它里面没有肉。”
2000年,罗红胜试养螃蟹成功之后,恰巧在这时莲子米的价格一跌再跌,罗红胜决定将自己1000多亩湘莲塘毁掉,变成一个天然的螃蟹池。
罗红胜的弟弟罗三桥:“我当时肯定是有些反对,为什么呢,他当时栽莲子米的时候,这一片湘莲塘里面,一只莲子米,一只藕苗就是0.5元,投资非常大,后来说搞水产快,赚钱来得快,我就同意了。”
2年后,螃蟹价格逐渐下降,罗红胜在继续养好螃蟹的同时,一边种植湘莲,一边发展精养鱼池,同时还在琢磨着搞点新产业,他开始走特色农产品多种经营的路子。
一天,收音机里介绍最新的农产品项目菜藕种植,这种菜藕在泥底一尺左右生长,比传统的莲藕更易采挖,每天每人的采挖量可以达到500公斤,是传统莲藕采挖量的6倍。而且产量高,每亩能达到2500公斤,听到这个信息罗红胜心动了。
罗红胜:“我考察了一下,也在市场上面考察一下,现在一亩田产到4000斤,到最低的打算产4000斤,每斤只打算卖0.5元钱,就有一点利润了,如果说0.7元钱,0.8元钱的话,那利润就更高了。”
经打听得知,已经有安徽人在洞庭湖大量种植这种菜藕,效果不错,而当地人又不懂菜藕种植技术。罗红胜心里盘算着,自己有地,如果找安徽人合作,就不用为种植技术操心,于是,他跑到洞庭湖找到了一个叫李四宝的安徽人。
安徽合作伙伴李四宝:“碰巧,有缘吧。”
记者:“怎么个有缘呢?”
安徽合作伙伴李四宝:“我们在洞庭湖,就在一个饭店里吃饭,他的妹夫是我们安徽人,通过这个关系给我介绍过来的。”
罗红胜:“当时问的这个老板他没多少钱,他说我只能投资个二三十万元钱,他说我给你购点藕苗,他那边藕苗也多,我说那可以,那你投资多少就多少,其余的我来投资,就是按照资金分红。”
安徽合作伙伴李四宝:“他出了70%,我们出30%,就是100万元他拿70万元。”
记者:“菜藕现在种几年呢?”
罗红胜:“菜藕现在种了5年了。”
李四宝:“最保守的,这个湖卖完,能卖100多万元。”
由于他们的菜藕是在湖里生长品质比较好,很快他们的菜藕从省内销到了省外。
河南客商:“一年四季在这儿采购藕。”
记者:“这个藕价格怎么样?”
河南客商:“在我们河南,就是1元2角、1元3角1斤。”
记者:“能挣多少钱?”
河南客商:“一年就是四、五万元钱。”
今年8月份罗红胜听农业局的人介绍,小龙虾养殖有赚头,他又盯上了小龙虾,经过考察后,罗红胜又与人合作开始养起了小龙虾。
罗红胜:“这个颜色好看吗?”
罗红胜的合作伙伴林德生:“很鲜红,没有问题,卖虾主要是虾壳的颜色,颜色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至少会被同类的虾贵上1到2元钱。”
罗红胜每走一步都在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在他的帮助下,充当眼睛和拐杖的李四桥现在已经是当地仅次于罗红胜的种、养殖大户,在李四桥看来,罗红胜虽然看不见,可心里比明眼人更亮堂。
李四桥:“他这个人是挺好的一个人,对任何人,有钱的和没钱的他都是一样对待,再一个他办事也挺慎重,比方说到外面去办任何事情,他都要通过自己脑子想一想,然后再问一下我。”
在武汉市黄陂区,很多人在罗红胜的带动下从事水产养殖,每年一些养殖户都会从他的养殖场购买鱼苗,他开的价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因为看不见,客户反倒更信任他。
现在罗红胜靠种湘莲、菜藕、养鱼、养螃蟹每年能赚300多万元,对于罗红胜的妻子来说这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罗红胜的妻子:“就说事业,他毕竟眼睛看不见,走到今天这一步,他还是不简单。”
12年了,罗红胜已经习惯了黑暗中的生活,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处理。周末,罗红胜会坐着自己的车,由弟弟驾驶回到城里的家与老婆孩子团聚。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