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看待员工兴趣爱好类的培训分享?
案例:我是一名培训专员,今年总经理希望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要求人力部门加大内部培训力度。然而,能够分享的专业内容及内部讲师并不多,为了达到总经理的要求,领导准备征集普通员工开展各类培训分享课,例如读书、影视、旅游、美妆、其他生活技巧类分享。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公司也有类似的课程,而且也很受员工欢迎,但是感觉对工作并没有直接作用。我很困惑,想问一下这种毫无系统的兴趣类分享课程,是否有必要呢?
培训,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工作的一大重要模块。做好了,公司利润攀升时,锦上添花;利润平平时,雪中送炭。
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课程也种类繁多。我们在做培训时,却总在关注一个问题:这个课程的培训,究竟有没有用?
但有没有用,向来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很多看似非常有价值的课程,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怎么样。那些“凑数的”,却反响热烈。
实际上,培训并不单单是“功利的”。企业需要时,就培训,虽然无可厚非,但这种培训并不完整。
培训课程应该是“五花八门”的,既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也能满足将来的需求;既能是技能上的提升,也能是个人品格、兴趣方面的提升。
总经理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加大培训力度,这一做法值得肯定与表扬。至少从这个要求,就已经可以看出公司高层领导对培训的重视。这一点,在后期的培训工作开展中,将会大有裨益。
培训人员为了达到总经理的要求,被迫征集一般员工开展兴趣类分享课程,虽然不甚情愿,但结果却是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培训人员的工作思路和眼界,还有待提高。
没有产生直接价值就困惑了?不至于。
刚也说到,培训本身就是多样性的。很多事物的存在,本身就不存在直接的价值。
这就好比读书。你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但和工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你会觉得无用吗?不会。如果你觉得无用,那你早就放弃了。
或许你会说,“可是读书是我的兴趣啊”。对啊,是兴趣,那为什么培训就不能是一种兴趣了?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用心投入,就能产生很大的效价。这种效价可能直接体现出来,但也可能内化为你身体或人格上的某一部分。
我在面试时,很喜欢问求职者一个问题:
你在工作之余,还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个爱好现在培养到了哪种程度?
能在工作之余坚持培养兴趣爱好,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一定是内驱力极强的人。这种人有目标也有执行力,语言和行动是统一的。
可惜在我面试的大部人里,从来没有为自己所谓的“兴趣”付出过什么。
一个简历上写着自己热爱写作的人,除了在工作上写的文章外,再没有其他文字作品,这种人一般会被我PASS掉。
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法筛选出来的人,工作能力都不差。
这个世界上,一边高喊“我有一个梦想”,一边刷剧、打游戏的人太多。只要你肯付出一点点努力,就能超过80%的人。
同样的,培训的意义,也在于此。兴趣培训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在于培养你的品性、你的专注力、你的毅力。
我认为,培训更大的作用,在于对一个人眼界的提升。不论何种性质的培训。
当你用心参与到一个学习过重中的时候,你不仅培养了你自己的品性,而且会结识更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人们的心态很有意思,和你没任何关系的马云再怎么富有,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但你身边的某人突然暴富,却会让你分外嫉妒。
我这个比喻是想告诉你,你对某样东西产生了兴趣,开始钻研的时候,就会发现圈子里的人,各个都深藏不露。你会突然觉得,原来世界比你想象的还要大,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当你开始学习,你会进一步培养、塑造你个人的内在品质,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你会再次达到一个高度,这个时候,你又会发现更大的世界。慢慢的你会意识到,这个世界永远比你知道的要更大。
随着眼界的提高,你也会认识到更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人。这比你偏安一隅,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的生活,精彩不止上百倍。你会爱上这种一直在突破路上的生活。
这就是培训的核心意义所在。为什么企业希望团队都是积极进取的人?因为大家会被其他人所带动。
所以,企业的兴趣培训无用吗?
有用的,如果你是在认真对待。
所有的非凡,一定伴随着数不尽的跌倒与创伤;所有的辉煌,一定伴随着数不清的挫折与忧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将你彻底打垮。慢慢走,别放弃,总有一天会走到柳暗花明。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