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了,各公司纷纷年终算总账。钱,发得好,能聚人心,可发不好,却会拉仇恨。学会发钱,是每一位老板的必修课。
01
新浪年会前两天刚结束,有位程序员要哭晕到厕所了。
事情是这样的。在新浪年会现场有个抽大奖环节:2000股新浪股票。目前新浪的股价是每股57美元,也就是总额11.4万美元的大奖,换算成人民币总共是77万元!
据新浪新闻官微透露,现场抽奖时连续5名中奖员工都不在年会现场,于是新浪方面选择重新抽奖,最终价值77万元的2000股新浪股票在连续弃奖五次后,才被第六位幸运儿领走。
随后就有消息称前5位错失大奖的员工中有人是程序员,但因为在公司加班导致没有亲临现场,从而与77万元的年会大奖失之交臂,据说这个大奖可以抵这位程序员3年的工资。想必这位加班的程序员肠子都悔青了。
该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如果情况属实,这名员工是在公司加班,为公司做出贡献,却反而失去在年会上领奖的机会,那对于这位员工也太不公平了。”
“为了工作,错失一大笔奖金,应该补发。”
“2019年没事少加班。”
…
这位加班的程序员,真的很可惜,但是游戏规则要求只有在现场的员工才能抽奖,有规则就要遵守,这点毋庸置疑。
不过,抽奖规则事先一定要考虑周全,而不是事后才发现规则有漏洞,让员工心态崩了。
年会本是全体员工聚在一起,回顾过去,畅想未来的一个热热闹闹的大会,按理说抽奖应该照顾到因为加班没有出席现场的员工们,让他们也有同等的获奖资格,这样才不会让为公司加班的员工们心寒。
有位网友讲述自己老板高情商的例子。年会一同事抽中一万元大奖,喊了几次没人领奖,正要作废呢,有位领导说:“是我们部门的,他正在加班,能不能不作废?”
老板一拍桌子说:“年会你居然让你的员工加班,上来罚酒一杯,奖金有效!”等罚完酒,老板又补了一句:“把奖金带给那个加班的员工,敬业爱岗的人运气果然不会太差。”年会的意义瞬间升华。
老板发钱,本是件让员工高兴的事,可是发多少,怎么发,这是个技术活,发得好,会让员工感恩,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发不好,不但伤了员工的心,甚至还给你带来了仇人。想做个好老板,一定要学会发钱。
02
最近网上还有一个奇葩的新闻《坐过山车,得年终奖,玩得越多给得越多》。
视频里,重庆万盛某景区的游乐场内,一群90后拉横幅捍卫年终奖,老板称因为公司团队都是年轻人,所以发年终奖的形式要刺激要特别,发放形式为体验一个高空项目可得500元年终奖,体验完所有的高空项目得全部年终奖19000元。
这种发放年终奖的方式,的确够刺激。别人家公司年终奖是要钱,这家公司年终奖是要命。
有开心的员工说“我可以玩到让老板破产”,也有悲催的员工说自己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那些有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症的员工就不配有年终奖吗?那些胆小的员工就活该年终奖少拿吗?
年终奖是对你一年工作的肯定,是老板对你辛苦付出表达的感谢与奖励,应该用你的工作业绩来评判,怎么能将年终奖和高空项目体验挂钩,儿戏一般用一次活动来判断发多少年终奖? 年终奖不拼业务拼胆大,这样一个随心所欲、任性的发钱方式能让员工心悦诚服吗?
03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经济寒冬来临,多家大企业停止招聘、裁员、减薪、年终奖减少或者取消,一片哀鸿遍野。
减薪、减年终奖,对谁来说都不是件开心的事。
在前不久的滴滴出行全员大会上, 滴滴CEO程维表示,今年员工年终奖的力度比去年缩减一半,滴滴高管集体不拿年终奖。程维表示,公司表现不如预期,责任主要在管理层。因为高管没有年终奖,以至于滴滴总裁柳青打趣说,“有些人刚升成VP,是不是特别想回去?”
寒流之中,也有些“别人家的公司”逆流而上。东风汽车集团下就有一家子公司,涨薪幅度居集团之首。即使2018年的业绩没有往年那么好,但据说还是给员工年底多发了三个月的薪酬。
员工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就应该好好回报员工,让做出贡献的全体员工更加有成就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这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最有效方法。
而有的公司明明效益不错,却吝于给员工涨工资,以至于员工工资增长还跑不赢CPI;也有老板故意将年终奖分多次发放,拖几个月,员工错过了跳槽季,再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了。
格局小的老板永远在想着怎么赚钱,而格局大的老板更想着怎么分钱。年底到了,你发了多少钱?愿你遇到一位好老板,让你数钱数到手抽筋。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