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应届生就业率不到2成 就业市场严重失衡
2013-06-26 15:01: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张悦 浏览46次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应届生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应届生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赶集网发布的《就业市场失衡 现实逼人务实——赶集网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5月31日,有83.2%的应届生未找到工作,而有88.2%的企业希望招收到应届生;应届生求职最佳时间为3月份;实用型专业更易就业;基层职位潜力大竞争小,而“体面”工作竞争压力大。
同时,报告指出,学历与收入并不挂钩,大专生就业率是本科生的1.5倍;而为了缓解就业难造成的生活压力,很多人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已就业的应届生中,77.4%的人打算在工作一年后辞职。
就业难问题凸显 83.2%的应届生未找到工作
赶集网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5月31日,83.2%的应届生未找到工作。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困难。有88.2%的企业希望招收到应届生。这与当前就业市场错位现象严重密不可分,中国就业市场的需求量更多在基层职位,而这些职位与很多大学生的期望并不匹配。
而值得注意的是,有88.2%的企业招收应届生。一边是应届生难就业,一边是企业招人难,错位的市场现象让应届生和企业同时“犯了难”。而应届生“眼高手低”,不算从事基层工作也加剧就业难的现状。
大专逆袭本科 就业率为本科生1.5倍
学历是否决定就业?赶集网数据显示,大中专学生比本科生更易就业。其中大专生就业率是本科生的1.5倍,即使是中专生,就业率也超过了本科生。其中,大专就业率为20.0%,中专就业率为14.8%,本科就业率为13.5%。
企业方是务实的,对很多职位而言,大专生并不比本科生差,且大专生的期望值更易管理。专家建议,高考结束的学子不必扎堆本科学校,可以根据市场及就业现状调整目标学校,为将来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用型专业易就业 基层职业中潜伏“亮点”机会
赶集网数据显示,农林牧渔类、旅游管理类、实用服务类专业最容易就业。接地气的实用型专业,相比传统热门专业(如法律、计算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凭“手艺”吃饭,成为应届生就业常态。
与此同时, 赶集网数据显示,洗碗工、保洁、洗衣工、月嫂、保姆等职位竞争指数较低,但由于职业性质,很难受到应届生青睐。而家教、配音、银行会计、造价员等职位虽然受到应届生青睐,但由于企业需求有限,此类职位并不好就业。也许未来高端服务市场上,将出现一批极具吸引力的新型人才,如大学生月嫂,大学生管家等,有可能供不应求。
这里针对高考生提个建议,如果你考上的不是显赫的名牌大学,而是那些不知名的“三本”类,不如就选择一个“实用有手艺”的专业,这样可以在就业时为自己增加更多筹码。
就业PK择业 77.4%的人打算在工作一年后辞职
而为缓解就业压力引发的生存压力,不少应届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赶集网数据显示,,在已就业的应届生中,77.4%的人打算在工作一年后辞职,企业面临应届生员工的频繁流失问题。部分企业通过加强针对毕业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提高待遇,以期留住已经成长起来的应届生。
就业选对时间 3月份成应届生求职最佳时间
除了放低身价外,应届生在求职时还应当选对时间。赶集网数据显示,企业需求的最高峰是3月份,这个需求量与前后月都有显著的差异。另一方面,应届生的简历投递量最高峰是5月份,说明还是有很多应届生习惯在邻近毕业时才加急找工作,应届生简历投递的时间需要提前。
同时,企业HR要关注应届生毕业邻近的时间点,那时招人会获得更多候选。应届生在求职时可针对企业招人高峰进行简历的投递。
据悉,《赶集网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关注应届生和企业两方,涵盖就业、薪酬、供求两方的需求等各个方面,从就业率、生存压力、职位竞争指数及应届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应届生就业提出建议和指导。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