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京华财经推出特别报道“薪酬公平度报告”,其第一篇《央企薪酬浮云和真相》,第一时间被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竞相转载,核心消息也在微博被转发近6000次,评论上千条,赢得这组重磅策划的“开门红”。此后一周,地产、餐饮、金融、IT等不同行业的薪酬公平报告相继推出,引起持续关注。
为期5天的专题报道,是财经部全体成员投入一个多月心血的力作。正是本着“不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报道,不害怕为好选题触及敏感神经,希望为这个行业发展做件有意义的事”,这组与众不同的报道得以生根发芽。
公平成为报道核心
每年3月底4月初,是各企业发布年报的密集期,如何让报道出新出彩,令记者绞尽脑汁。
往年,京华财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做过单个专题报道,但大多篇幅零散。这回,京华财经想做一组不一样的报道,触动行业神经,让人印象深刻。
从《央企薪酬浮云和真相》到《地产员工平均薪酬差26倍》,从《上市银行员工年薪平均26万》再到《IT、家电流行高薪养“贤人”》,直至最后的总结《别让薪酬体系成为“漏风之门”》,这组聚焦薪酬公平、深挖收入差距、解析分配制度的报道,尽力追求理性、全面,效果实现甚至超过预期。
“薪酬是敏感话题,关注多,社会公平又触及行业灵魂”,谈及报道初衷,财经中心副主任肖宾说,正是不满足于拷贝年报数据,想讲出对一些行业发展有分量的话,财经部全体记者和编辑一个多月通力合作,这组报道才得以出炉。
在策划之初,肖宾便将报道定位“公平与效率”,重点聚焦公平,缩小切口,精准深入。
然而,用什么来衡量公平?每份年度报表,各项数据不仅繁杂,存在海内外版本不统一、需汇率换算等问题,更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这个难题的解决,成为报道成功的关键,亦成为亮点。
“我们最原创的就是公平性指数,也是报道引起最大反响的部分”,财经部记者、本次策划报道统筹祝剑禾说。报道基于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对公司薪酬分配的著名论断:当一家公司高层收入超过普通职员收入20倍时,是不健康的。
这个20倍,作为普遍认可的公平度,被采纳作为衡量标准,记者通过请教财务领域专业人士,找出计算方式,将高管平均薪酬除以职工平均薪酬,得出“公平性指数”一项,使企业内部、不同企业和行业间的数据具有对比、分析基础。
报道发表后,也有来自企业、员工的不同声音,但并未“触礁”。正是数据来源的权威和计算方式的相对科学,并首先予以公开说明,使报道规避潜在的巨大风险,也赋予其坚硬的骨骼,得以牢牢站立。
看到数字背后的人
这组报道基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大量枯燥数据堆积,如何将之转化为好看的报道,如何挖出新鲜的话题,如何让报道不失骨骼和温度?
“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看到数字背后的人”,肖宾一再向记者重复这个理念,“报表背后体现一群人的喜乐悲欢”。
正是大量穿插的鲜活故事,并用各种形式呈现,使这一严肃题材的报道,不仅权威,更引人入胜。如在首篇央企薪酬专题中,记者任芬挖到80后“准机长”的素材,讲述鲜为人知的航空驾驶员,如何在短短几年升为副驾驶和准机长,并让百万年薪不再是童话的故事;又如记者苗慧将王石和任志强在微博中谈薪的语录摘出,作为地产老总薪酬报道点睛之笔,丰富信息的来源。
在第三期金融行业报道中,针对当时热点关注,《金融从业者意外死亡》一文,讲述四位或猝死早逝、或跳楼自杀的金融工作者,将读者目光从赤裸裸的数字引到活生生的生命中,带领人反思人们为薪酬、为生活付出的代价。
正如报告开篇所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关于‘钱’的话题,我们关注钱,是为了关注‘钱’背后的公平”。“是为了关注对每一个人的公平,关乎每个人的幸福”,肖宾补充说。
在他的叮嘱下,记者找跑口企业聊天,找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家人、同学聊天,带着一份感同身受体察存在的问题,全身心体会公司的生态。“有的职工工作辛苦,却收入微薄;有的工作轻松,却福利丰厚,这到底公不公平?”肖宾说,“让该监管的得到监管,该改进的能够改进。”
为了对每一项数据负责,不少记者甚至工作到凌晨4点,只为计算指数并反复核实数据。“一遍遍看,一遍遍对照,一个月时间几乎天天都在重复核实”,提起采写期间的辛苦,苗慧说,“每个人风险意识都很强,都知道数据严谨的重要性,不出错才站得住”。
正是这些精准的数据和背后的故事,让报道具有温度,引发读者共鸣。
获“咬牙切齿”称赞
当肖宾在四月初提出这组报道的思路后,财经部的记者编辑们,大都觉得“不好做”“没底气”。部门年轻记者多,此前也无如此大型策划报道的经验,也少有相关报道可作借鉴,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组报道?大家脑海中“没有概念”。
而当第一篇央企专题报道“各大主流媒体几乎没有不转载”、引发空前关注和热议,这群忙碌整整一个月、没睡上几天好觉的记者和编辑,终于尝到了甜头。
“超过当时的预期”,祝剑禾说,原本认为在5月9日方推出年报相关的报道,时间上落后,会大大影响效果,结果却让人意料。报道刊出后,他所跑的保险口内公司均十分关注,受到“咬牙切齿”的称赞,“因为打到他们的痛处,平时不愿公开出来说,但我们的报道关注全面,讲得也公允,所以他们不得不称赞,但是‘咬牙切齿’的”,祝剑禾笑着说。
来自同行的肯定则让他更感满足。“一些记者朋友说,这组报道将枯燥的问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复杂的数据落地,操作很成功”,他觉得这些评价更为中肯、专业,也更珍惜。
肖宾说,首次以整个部门之力投入一组核心报道,这个尝试较为成功,一方面在于抓住新闻点,公平问题切中热点,把脉要害,方引发大的反响。同时,在报道排序上,也安排较为合理。肖宾透露,原本担心内容敏感被“叫停”,因此将涉及央企的报道率先发出,“即使后面准备的无法发表,至少最敏感、最重磅的报道已经出来,实现了突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组央企报道一炮打响,中海油成为议论焦点。其第二天发传真针对报道中的数据作出书面答复,于是第三天又对此作了一条追踪报道,即中海油承认所公布的平均薪酬数,但解释并非完全是实际发放到员工手中的钱。此后关于房地产的报道,潘石屹(微博 专栏)、任志强等也纷纷转载,财经网、新浪财经也专门转载推荐,引发关注热潮。
总结经验,肖宾说,部门分工合作尤为关键,为此,他不仅专门设统筹人员,还为更好地呈现形式,由专人负责视觉、文字方面的设计和把关。“就像一个大家庭,根据各人领域和专长分配任务,各司其职又一同奋战”,苗慧说,采写期间,她与编辑通气非常多,见面聊、电话聊,不断交流选题、思路、想法,碰撞点子。正是“全民联动”,共享资源,让部门每个人充满战斗力,完满完成分配的任务。
好内容不会被埋没
数字化新媒体时代,在时效性上大大落后的纸媒,如何与新媒体抗衡?在这次报道中,祝剑禾深切感受到,“无论什么渠道,内容是王道,好的内容不会被埋没。”因此,做有理性、有深度的策划报道,是纸媒求胜之路。
“这次报道对流程是一个考验,包括视觉、采用很多漫画、专门的封面设计和栏头”,肖宾说,在这些精心包装的形式之外,首要,也是最注重的,是新闻内容本身的内涵。
为让报道更具理性、建设性,记者走访相关领域专家,请其剖析数据、把脉问题、提出观点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性措施、回应也一一呈现,使内容更为完整。
“尽量理性,不仅仅局限眼球,更要冷静观察全局”,作为后续四篇报道配发评论的执笔人,祝剑禾说,需时不时将自己从固定模式中拉出来,从中海油等关注焦点中拉出来,探究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方能更全面看待薪酬公平问题。
这样的特别报道,辛苦却值得。苗慧觉得,这组报道使报纸品牌得到提升,也体现出京华在财经报道方面的强势。同时,有专门的记者负责维护新浪微博,摘录报道要点,更新、转载重点信息,引导议论话题,掌握了传播主动权。
肖宾希望,记者能通过报道,更理解相关行业,“数据本身就是秘密,也是信号”。“我们都更深地了解了自己的口”,祝剑禾说,这样沉下来用心去做,用时间、思考去打磨的报道,比做一般性稿件,有更大的收获,“不仅仅是老总的表扬、跑口公司的另眼相看,而是更理解自己的工作,怎么做好的财经新闻。”
敏感的报道自然会引发质疑,各种声音也四面袭来。让肖宾欣慰的是,因严谨把关,报道未有硬伤,不惧风口浪尖。“也有问题值得探讨,如是否谈公平多了些,而关注效率的内容偏少,这是思路之争”,肖宾说,将来在凸显公平的同时,可尝试平衡效率这一端,但不失重心。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