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无处不在
说个赵钱孙李的故事吧。
这是周一。赵推开会议室的门,例会已进行过半。
领导正说到兴起处,此刻顿住,问赵:“怎么又迟到了?”赵强作镇定地回答:“地铁突然停了,我等了好一会儿,才开。”
领导无话可说,点头示意赵进来,赵在同事们的注视下走到座位,他呼出一口气——幸好想了这条理由,要是说实话“起晚了”,领导还不发飙?
领导把头转向钱:“销售回款表呢?”
周五下午,领导让钱把本月的销售回款情况做个表,周一早上开会用。周五没做完,周末两天,钱忙着约会、逛街,把表格抛在脑后;虽然今天钱一上班就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忙活着,可到开会时也没完成。“就快做完了。”钱说。领导脸一沉:“就快做完了?!”
钱嗫嚅着:“我不是故意的……周末我做着表,家里断网了……”
领导挥挥手:“我不想听你解释,这次是断网,上次是停电,上上次是你叔叔突然来北京,你要去接站!”
终于等到散会,各司其职,各就各位。
孙接了个电话,他对着话筒:“我最近老出差,真是对不起,等我回来再说吧。”同事们都看着他,明明他人就在办公室啊!放下电话,孙解释,他答应女友的叔叔去辅导女友的堂妹英语,可去了一两次就嫌耽误时间,渐渐不去。现在女友叔叔问起来,孙开罪不得,又实在不情愿,只好找个借口开脱。同事们无不理解地点点头。
某同事突然叹了口气。
他正在和设计师李MSN上聊天,他催李赶紧拿出设计方案。可李说,他的车刚被追尾。某同事显得有些无奈,“我只能答应李缓两天再交方案,可谁知道这回,他是不是又在找借口拖稿呢?”“上回,李的理由是他要去香港参加展览,有一次,说他爱人骨折住院,还有一次说孩子病了……我究竟该不该相信他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赵、钱、孙三人却没加入。
其实,这个故事想要说下去,能举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某同事姓周。他和朋友约好聚会,临了反悔,他发短信:加班,去不了。几次爽约,朋友圈子里盛传周不靠谱。
又比如,刚才主持会议的领导姓吴。吴的体检报告上写着脂肪肝,才向妻子承诺少喝酒,又大醉而归,他说:“这次情况特殊……”可下次照旧。不过下次的说辞变了,“老总在,我要替他挡酒!”直至有一天,妻子忍不住问吴:“为什么每次你都有理由?”
再比如,七嘴八舌参与讨论的还有……故事真的要说下去,百家姓恐怕也不够用呢。
当理由大多是借口
理由无处不在,解释每一刻都在进行。赵钱孙李等人的故事中,总有一些你我的影子。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所谓理由,能分成两种,一种是真的,另一种是假的,而假的或可称之为借口。当别人问我们:“你为什么总是理由多多”时,更多指责的是我们的借口多。
那么,为什么要找借口?
动机一,不想做什么时,找借口为了不做。故事中,孙不想辅导女友堂妹英语,周拒绝朋友时发的短信都不约而同找了此类借口。
此类借口的目标效应是两全,既解放自己,又不得罪对方。否则岂不直接拒绝,更有效?
动机二,做错什么时,找借口以规避风险,逃避责任。
赵开会迟到,吴有脂肪肝,还喝得烂醉,不能说不是错。领导的批评,家人的责问不能说不是烦恼。有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借口,便犹如一把降落伞给予从高空抛下的人们以安全感。
而钱没按时完成工作,设计师李屡屡将方案交付的时间延期,这属于工作上的失误。找借口,则为失误找到除己之外的另一方承担责任,起码是分担责任。
此类借口的目标效应很明显,有个合适的借口,显得情有可原,事出有因,即便酿成错,要接受惩罚,也兴许能落个从轻发落。
因此从目标效应来看,借口是将事情往利己的方向推进,而前提在于听我们说借口的人相信借口的真实性。
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相信吗?
赵开口解释前,领导问:“怎么又迟到了?”可见此前,赵迟到过,并曾做过类似解释,领导的言外之意——这次又有什么借口?
钱的解释领导根本不想听,并举例“上次……上上次……”
李的借口涵盖甚广,涉及交通、医疗、文化等方面,情节近乎荒诞,以至于接受解释的人不禁问:“我究竟该不该相信他呢?”
……
由此可见,解释一次还行,解释多了,真的理由看起来也像借口,何况本来就是借口?
次次有借口,前提被动摇,借口的真实性一旦被怀疑,它的目标效应便会打折,而日积月累,直至借口的真实性被推翻。
我们可由此推论——
你最初找借口,为了不做什么,拒绝什么,又不想得罪人。久而久之,你屡屡爽约,众人或口口相传,或心照不宣,你是个不靠谱的人,不值得信任的人。
所以,孙真的因为忙,不给女友家帮忙,女友家人也会半信半疑,直至“他靠得住吗?”
你最初找借口,为了开脱自己,少承担点责任。久而久之,没有人敢委你以重任,你不知道会失去什么样的机会,也不知道那些机会原本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
所以,钱只会被分配去做不重要的工作。
你最初找借口,为你做错、做得不好的事显得情有可原。久而久之,你穷尽想象,所罗列出的各式借口都用过一遍,当你真的某次,做错、做得不好,有合情合理的理由时,没有人相信,也不再情有可原。
所以,设计师李的客户会越来越少,终止合作的次数越来越多。
……
找借口的最初目标和实际结果有点对不上了吧。
比找借口更好的方式
原来借口说了比不说糟。如何从一开始就避免借口的出现呢?不靠谱的事情不要答应。
动机一的孙和周,看起来最无辜。他们的错误在于不该事先答应了人,再临时改主意,更不该改了主意,又怕得罪人,找借口推托。如果从一开始,孙和周就能考虑到所答应的事未必有完成的可能,不说满话,即便届时变卦,也比答应了再推托显得可信赖。
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尽量做到。
信任是一种累积,哪怕表现在小事。因为惰性,而失去好口碑,得不偿失。天长日久,你会发现圈子里大家把你当做一个靠谱的人,是你意想不到的优势。
真的做不到,就要陈述实情,直接拒绝。
“拖”决不是万能钥匙,一次让人不满意比多次让人不满意好,你觉得孙给女友叔叔的回话:“最近出差,回来再说”,会杜绝女友叔叔继续来电吗?孙还会继续找借口,这些借口累积的负面效应比最初拒绝大多了。
不要试图推卸责任。
不是事出有因,就能得到原谅。只因你最想与之解释的那个人,大多在你们共处的事件中,与你呈对应关系。他想要的绝不是解释——为什么没做好,他想要的是问题的解决。所以,钱把打印好的表格开会前就放在领导的办公桌上,李把设计方案如期发送比任何听起来合情合理的借口都有效得多。吴从此滴酒不沾,赵对好闹钟提前出门确保此后开会不迟到……这些不仅是避免借口出现,也是根治借口、消除借口带来负面效应的最终解决方案。
解决永远比解释重要,要不,领导怎么会对钱咆哮:“我不想听你解释”呢?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借口呢?
郑终于出现了。
国庆,郑打算回趟老家,自驾车。
某中学同学的表弟也在北京,无意间得知这一消息,打电话给郑:“大哥,捎我一起回吧,我行李多……女朋友也想跟我一起回去……”
郑其实把自驾车当做一场旅行的,他只想和家人在一起。再说密闭的空间多了两张不熟悉的脸,一对情侣间叽叽喳喳的嘴……郑在第一时间拒绝了同学的表弟:“不好意思,我要先送我的丈母娘回天津,在那住几天,再回老家!”
挂掉电话,郑一身轻松。
我们的生活总需要一些借口删繁就简,所有的借口都是为了维护自己。而好借口的前提是合情合理,不涉及信任,也不涉及责任;还有,偶一为之方显功效。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