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慎用OKR考核
2016-02-19 08:10:15 来源:智联招聘HR公会 作者:杨少杰 浏览46次
正当绩效考核在国内企业中被狂轰滥炸之际,OKR(Objectives & Key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跑了出来,仿佛暗夜里的烛光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也让传统企业在转型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西方管理理念在中国企业实践中一直演绎着三部曲:追捧、改造、鸡肋,几乎无一例外,导致很多企业“扛着”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大旗,采取的却是中国传统管理方式,并美其名曰“特色”,这并非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问题的问题。如今OKR已经开始第一部曲,只要企业一实施,第二部曲立刻上演。
传统企业不适合OKR
如果传统企业引进OKR,最终的结果就是变成KPI,也就是说不但解决不了绩效管理的存在问题,反而让问题更复杂。为什么?因为传统企业形态与管理模式不支持OKR。
传统企业形如“金字塔”,多数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部门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进行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一种垂直型管理模式。这种企业形态注定只有以目标为导向的KIP最适合。
OKR适合在什么样的企业形态与管理模式中运行?
最低配置是矩阵型,最佳则是流程型组织结构,因为这两种组织结构中或弱化或消灭“分工”与“协作”,采取了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流程管理,垂直型管理模式开始转变为水平型管理模式。
从成功实施OKR的企业可以发现,针对的是公司、团队、个人,而不是公司、部门、职位,说明企业中的部门已被团队取代,而部门中的职位也被团队中的角色所取代,这都是流程管理实施后的结果。
流程管理的“前身”是项目管理,因此至少是项目管理方式才可以操作OKR,但凡实施OKR的没有一个是传统企业,即可说明这点。
OKR指标有什么特点?
OKR本质上是一种角色绩效。
采取流程管理以后,每个业务流程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流程上的每个环节都扮演着一种角色,这些角色由不同的团队完成。同样,在这些团队内部,不同成员也扮演者不同的角色,OKR就变成一种角色管理体系。
OKR一旦体现角色绩效时,不再强调指标的差异性,而是强调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反映在不同“关键成果”集成后将要产生更高的绩效目标。
所以在OKR指标体系,不再体现集权、层次、执行、责任之类的特点,而是如何分权、对等、促进、协同等特点,这些指标特点与OKR的设计原理相辅相成。KPI与OKR虽然都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思想,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不同,OKR更容易提升个体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OKR的确弥补了很多KIP体系的不足,但中外企业有别,不宜在传统企业中推广, OKR要想避免沦为鸡肋,必须对企业进行系统化改造。
责任编辑:wangyw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