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管理的内涵及其表现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美国迅速流传,它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的方式。
目标规划管理,即不是完全按照传统的管理循环(plan-do-see)的方式去做,而是企业或组织内上下级主管利用会谈,自我设立其重要工作目标,自我控制其工作进度及自我评核其工作效率,使员工于工作完成后得到满足感,以激励员工之责任心与荣誉感,发挥工作潜能,而增进企业效率。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相结合,而且借着目标的达成以满足个人的兴趣与需要。从目标管理的定义来看,目标管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管理程序或过程,它使企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企业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企业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企业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企业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员工个人贡献的标准。组织的整体目标被转换为每一级组织单位的具体目标,即从整体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目标管理机制把管理者从繁杂的行为管理中解放出来,强调计划和控制,分清职责,并对下属给予充分授权。
目标管理的思想核心是重视成果、重视人的因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朝着同一方向,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管理者围绕目标进行管理,而不是对下属行为的监控,其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
杜拉克提出“目标管理”之后又对其概念进行了延伸,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则这个领域必然被忽视。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正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各级领导应通过目标对下级人员进行管理。目标是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何时取得成果,它确定企业及下属各职能部门的一切重要活动项目。1965年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奥迪恩又发展了目标管理这一概念,他认为,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就是激励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过程,就是协调上下级关系的过程。
目标管理实质上是管理理论发展到“行为主义”阶段,由麦格雷戈等人提出的“Y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人们能对工作负责,能对自己负责。目标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好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目标管理则是一种全能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通过管理文化构建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气氛,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正如杜拉克所言: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能使管理人员控制他自己的表现。自我控制意味着一种更强大的动力:追求卓越而不是仅仅过得去,它意味着更高的业绩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即使目标管理未必会给企业带来一种统一的方向和一种集体管理的作用,它也一定会使通过自我控制实施管理有可能地得到实现。
(二)目标管理创造了一种“综合效应”
“综合效应”是目标管理的固定内涵之一。这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挑战。在企业的运作中,每个成员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要求,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将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甚至无视集体利益,则会导致企业的分崩离析,无法形成合力,后果是极为严重的。针对这一点,目标管理提出:任何企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并且将个人的努力融汇成一种共同的努力,企业每个成员所作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做贡献,必须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他们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投入。这实质上是人性的一种升华。
(三)目标管理激发起人的责任心,使人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自我实现人”以前的人性假设认为人生而好逸恶劳,经常逃避工作,毫无责任感而言。而“Y理论”提出后,则彻底推翻了这一观点,认为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根据一定的控制条件,工作可能使人感到满足,人们就自愿去做。而目标管理就恰恰提出了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个管理人员都要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和确立本单位的目标。
(四)目标管理的“内在激励机制”诱发人的动机,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目标激励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即能满足人需要的外在物,它是人的行动所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一种强化剂。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也可以是精神或理想的对象,目标的一种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了一个动机的基础。如果职工知道了他在达到目标方面干得怎样,就可能得到他还应该做出多少努力的信息。所以,努力是依据目标或任务需要而发动的。目标的另一种主要功能是指导行为,即目标为职工提供了完成具体行为的线索,指导了职工的注意力和活动的方向。目标的再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在行为遇到困难或阻碍时,目标能给职工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去克服困难。
(五)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益两大目标做文章,把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各个方面都制定出目标。在效益目标尤其是成本目标方面,通过层层分解,从厂部到车间再到班组,直至每个工人都有成本目标。因为有了低成本才能有高利润。
(六)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任何一个组织和职位都应当具有弹性。目标管理要求尽可能把完成一项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划归到一个职位或部门。这条原则的实施常常使人们发现组织的缺陷――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目标管理是促进分权管理,使组织具有弹性的最好办法。
(七)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改善了人际关系
商定目标的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彼此平等、尊重、信赖、相互支持促进了相互了解,改善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在目标执行过程中职工能经常自动度量,并采取行动纠正与计划目标的偏差。过去许多事情是催办、督办,现在则可依靠员工的主动和自觉,减少了外部的监督,有助于建立平等、互助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制定企业远大目标,这不仅会使目标制定更符合企业实际,而且会得到很高的认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目标管理的实现在于有效的绩效考核
由于目标管理是以重视工作成果为出发点,以制定和实施目标为手段,动员系统内全体成员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式。那么,使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准确地对系统设定的目标水平的高低以及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目标考核至关重要,目标成果的考核和评价,直接影响目标管理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影响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绩效考核是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系统正常进行,继续顺利实施目标管理,循序渐进地推进目标管理的关键。绩效考核在目标管理中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
(一)加深员工对自己职责、目标的了解。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没有干好工作的员工中有40%是因为“不能干”,而60%是因为“不明白干什么”。绩效考核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身上的担子,把个人的目标统一到组织目标上来。
(二)帮助组织及时分辨出每位员工的优劣。
有团队工作地方肯定有“搭便车”的现象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也并不是童话,其实“两个和尚抬水”也会有偷懒现象,所以考核必须量化到每个人,以便找出差距。绩效考核应为人员晋升、调职、解雇提供依据,能帮助组织确定培训与开发的需求,能作为检验员工招聘和员工培训有效性的手段,能作为奖惩的依据,这些是检验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层标准。
(三)为组织的目标管理营造竞争环境。
目标管理的关键是目标计划的执行,缺乏竞争环境的组织实施的目标管理,很可能形成部门或者员工之间的“共谋”。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的奖惩政策、职位变动,都会给每个部门乃至员工造成压力,超额完成目标成为绩效考核后大家讨论的重点。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沉淀,也为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部分目标完成一直不得力的部门管理岗位将成为内部竞聘的岗位,这将督促目标管理的有效实现。
目标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规划落实的步骤转化为组织的具体行动,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计划,组织在全过程监控战略的实施。通过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结合,组织的绩效产出能力将大为提升。
综述: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 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呢?答案显而易见,主要是为了降低用人风险。 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所以要对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鉴…[详细]
从人的需求与动机谈员工激励 激励的本质在于满足特定需求。员工激励是要通过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因此,有效激励的…[详细]
舟山市定海(区)社保代理或公积金缴纳-爱博仁人力资源专业代理 一、 您可通过拷贝网址 打开模拟计算获得。 …[详细]
老猎头顾问是这么搜索和筛选简历的! | 老猎头 1 简历筛选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 岗位的基本信息的收集:部门的组织架构、岗位的设置、岗位关键考核指标等,另需了解…[详细]
综述: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呢?答案显而易见,主要是为了降低用人风险。 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所以要对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