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绩效管理
一、制定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P223
1、 公开与开放的原则
是指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公开性、开放性的要求下。开放式的绩效管理制度首先应体现在评价上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借此才能取得上下级的认同,使绩效管理得以推行,其次评价标准必须是十分明确的,上下级之间可通过直接对话,面对面地沟通,进行绩效管理工作,在贯彻开放性原则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客观的绩效管理标准;
其次,绩效管理活动的公开化
再次,引入自我主体及自我申报机制,对公开的工作绩效评价做出补充。
第四,分阶段引入绩效管理的评价标准和规则,使其员工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过程。
2、 反馈与修改的原则
3、 定期化和制度化的原则
4、 可靠性与正确性的原则
5、 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二、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P225
一般应由总则、主文、附则等章节构成
1、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原因
2、 对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绩效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3、 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
4、 对各类人员绩效考评的方法、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 详细规定绩效考评的类别、层次和考评期限。
6、 对绩效管理所使用的报表格式、考评辆标、统计口径、填写方法、评书撰写和上报期限,以及对考评结果偏误的控制和提出具体的要求。
7、 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做出明确的规定。
8、 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年度绩效管理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
9、 对绩效考评中员工申诉的权利、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 对绩效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三、起草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P226
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绩效
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它是以企业单位规章规则的形式,对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性质和特点,以及组织实施绩效管理的程序、步骤、方法、原则和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1、 全面性和完整性
2、 相关性和有效性
3、 明确性和具体性
4、 可操作性与精确性
5、 原则一致性与可靠性。
6、 公正性与客观性
7、 民主性与透明度
四、绩效的性质和特点P228
1、 绩效的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优劣不明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而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即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客观条件)、机会,前两者是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者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
2、绩效的多维性:即需沿多种维度进行分析与考评
3、绩效的动态性,即员工的绩效随着时间的转移会发生变化,绩效差的可能改进转好,绩效好的也可能退步变差。
因此,管理者对下级绩效的考察,应该是
全面的、发展的、多角度的和权变的,力戒主观片面和僵化。
五、员工的考评程序P235
一般从基层员工开始,进而对中层人员,形成由下而上的过程
1、 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考评。考评分析的单元包括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工作效果、以及影响其行为的个人特征和品质。
2、 在基层考评的基础上,进行中层的考评,内容既包括中层的个人行为与绩效,也包括部门总体的工作绩效。
3、 完成逐级考评后,由企业的上级机构对企业高层次人员进行考评。
六、考评的步骤P235
1、 科学确定考评的基础(确定工作要项;确定绩效标准)
2、 评价实施
3、 绩效面谈
4、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5、 改进绩效的指导
流程图:工作说明书—确定工作要项—确定考评标准—下次考核(考评实施—考评面谈—制定改进计划—绩效改进指导)
七、绩效考评的类型P236
1、 品质主导型 以考评员工在工作表现出来的品质为主,可操作性与效度较差。适合对员工工作潜力、工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考核。
2、 行为主导型 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主,行为主导型着眼于“干什么”,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强。适合于对工作队管理型、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
3、 效果主导型 以考评工作效果为主,着眼于干了什么,重点在产出和贡献。克和标准容易确定,考评容易操作。对具体生产操作的员工适合,对事务性工作人员的考评不太适合。
八、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P237
(一) 按具体形式区分的考评方法(特征法),可以衡量员工拥有某些特征(如依赖性、创造性、领导能力)的程度,这些特征通常被认为对岗位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该方法容易更新。特征法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为避免主观性和偏见,应该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做详细设计。
1、量表评定法: 要求考核者就量表中列出的各项指标对被考评者进行评定。
2、混合标准尺度法 :从多个方面描述各种特征。
3、书面法: 费时、主观性强
(二) 以员工行为为对象进行考评的方法:是以员工行为为对象进行考评的方法,考评者遵循一种工作范围和尺度,对员工行为进行描述,以提高绩效考评的正确性。行为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关键事件法:是指在某些工作领域内,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行为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缺点:记录和观察时费力;能作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使用该方法比较员工。
2、 行为量表法:是在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求评定者根据某一工作新闻发生频率或次数的多少来对被评定者打分。优缺点:克服了关键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但是编制一份行为观察量表也费时费力,而且,完全从行为发生的频率来考评会使考评者和员工双方都忽略工作的意义和本质内容。
3、 行为定点量表法:选择确实可以区分员工的关键工作行为,并为每种行为赋值,就可以将有用的行为项目按照维度和赋值量的顺序整理排列,形成实用的评定量表,称为行为定点量表。
4、硬性分配法:可以避免传统考评中大多数良好、至少也是过得去的情况发生,当然,如果员工的能力分布呈偏态,该方法就不适合了。硬性分配法,只能把员工分为有限有几种类别,难以具体比较员工差别,也不能在诊断工作问题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5、排队法:按照员工行为或工作业绩的好坏把员工从最好到最坏排队,并将排队结果作为人事决策及诊断不良工作行为的依据。用排队法考评员工既可以使用单一指标,也可以使用多元指标。
(三) 按员工工作成果进行考评的方法P239
1、生产能力衡量法:每一个衡量标准都直接与员工的工作结果是否对企业有利相联系,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连接。
缺点:由于注重结果,有时候,员工所不能控制的某些外部原因导致的结果往往要由员工承担责任,在无意中会引起员工的短期行为而忽视长期结果。
2、目标管理法:由员工与上司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目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应有针对性;目标应做到可量化、可测量,且长期与短期并存。
目标管理法能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能够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资料提供:爱博人力资源网:www.abler.cn
综述: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 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呢?答案显而易见,主要是为了降低用人风险。 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所以要对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鉴…[详细]
从人的需求与动机谈员工激励 激励的本质在于满足特定需求。员工激励是要通过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因此,有效激励的…[详细]
舟山市定海(区)社保代理或公积金缴纳-爱博仁人力资源专业代理 一、 您可通过拷贝网址 打开模拟计算获得。 …[详细]
老猎头顾问是这么搜索和筛选简历的! | 老猎头 1 简历筛选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 岗位的基本信息的收集:部门的组织架构、岗位的设置、岗位关键考核指标等,另需了解…[详细]
综述: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企业招聘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呢?答案显而易见,主要是为了降低用人风险。 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所以要对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