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要说明
看了我写的“不要说明”这句话,也许有的人会想:不说明的话那不是有些事就不容易被别人理解了吗?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在这个时刻,他的心理状态已经从听者转换成了说者。
请你回想一下你周围的人。你是不是觉得越是喜欢解释的人,越不会有听别人谈话的态度呢?他一直要说到你不想听为止,还要展开话题,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称为听力高手。但是要除去老师,因为他们必须要把讲义讲解清楚,在那种情况,那种场合下,已经把那个确定为了说的人,所以和我们现在所讲的听力高手是不同的情况。
如果你觉得必须要向对方说明时,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说的话没被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对方不理解你的情况的原因。但也不能排除有时候是你不明白对方。如果知道“对方为什么不明白呢?”时,即使你不说明,也会有方法让对方理解。但是如果遇到“我说明到这个程度了,还不能理解吗?”的情况时,就说明其实你也不理解对方,所以在这时,你不仅作为一个听者来说很失败,而且作为一个说者来说也是不合格的。
在谈话中,包含了内容以及和内容有关的情感。观察了外交谈判后就能明白这一点。因为谈判涉及到利害关系。虽然谈判双方都很明白谈判的内容,但无论哪一方都想坚持以己方的利益为重,所以无论怎样说明都无法得到对方的理解。谈判是以均等,平等作为原则的。外交官们非常明白这个原则。而战争也是这么一回事。
下围棋和下象棋也是这样的道理。下棋的规则对于对方来说都是平等的。如果撤得太后面了,就被叫做是手软,会输给对方,而如果反过来,冲得太前面,总会露出破绽,最终也会输给对方。
能够平等地谈话这是最好的,但因为双方的利害关系并不是一致的,所以会出现一些无法客观判断的情况,无论是拳击还是柔道,观众在心理上总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支持的选手看起来比对方更有实力。在外交谈判中,外交官懂得互相平等的原则,但有时候也会因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最后导致谈判破裂的事。
感情和思考是一对相反的心理机能。感情是根据开心,不开心作为基本判断机能,而思考是以伦理的整合性作为判断机能的。感情型的人和思考型的人之间的谈话往往到最后会破裂,讨论不出结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男女之间的争吵和父子间的争论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对立情况。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下面是感情型的女性和思考型的男性之间的对话。
男性:因为这是,如不这样做的话是不行的。
女性:我讨厌这样做。
男性:但是就算你讨厌,可和是不一样的,还是照的样子吧。
女性:你别叫我那样做了。我讨厌那样做,要我说多少遍你才明白啊?
男性:彼此彼此,你看我已经说明到这个地步了,你不是还在说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吗?
女性:好了好了,反正终归是我不好。
男性:我可没有这样说。你如果还是这个样子,我们也没法说下去了。
女性:反正我脑子不好。
男性:随便你。
不管男性想怎么样的说道理,女性在感情上始终不能接受。事实上是她讨厌这样做,人们就算思想上可以理解,但也不会去做那些在感情上排斥的事,即使抑制住感情,勉强去付诸行动的话,就会形成压力,最后还是会放弃的。
另一方面,当男性想要说明时,他们总会从道理上,思想上去分析。而一旦从道理上,思想上去分析了,就会无视感情,只用道理去处理事物。现代社会中,重视讲理超过重视感情,尤其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虽然讨厌受到讲理的约束,却又会照此去做。这是造成精神压力的根源。这就是原则话和真心语的区别。从原则上来说,因为有讲理的整合性,所以不反驳,但从他的心里来说,还是讨厌的。
和讲理对抗,看上去是讲理的一方比较有优势。但是当讲理和讲理对抗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哪一方都有道理,没有明确的结果,看了国会讨论和电视讨论后,就会明白这一点的。而结果往往都是有权一方的理论占了上风。无论人们怎么提倡改革,在“多数理论”面前,很多时候也是无能为力。
亲子关系和夫妻,朋友关系并不是权力关系,所以用讲理来争论不仅不会有结果,还会破坏互相之间的关系。因此,像刚才的对话,在讲理中加入感情,就算心情上可以理解,也还是不想去做。像这样在讲理和感情之间的对话,不会经常在公司以及公开场合出现,这是因为人们以讲理为先。因此在公开的关系上是无法亲密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讲理和感情之间的对话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呢?那就是当对方有情绪的时候,你就停止自己的说明,去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感情。下面我们把刚才的对话变成理解对方感情的对话再来看一看。
男性:因为这是,如果不这样的话是不行的。
女性:我讨厌这样做。(她已经表现出了情绪,所以接下来的对话不能再用论理式的说明了,而要理解对方的感情。)
男性:是吗?你讨厌啊?
女性:我明白你说的道理。但是,我不想这么做。
男性:是这样啊。你不想这么做对吗。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很难照你说的做。
女性:也没什么难的。不做不就行了。
男性:是啊,还是不做比较好。
女性:就是呀。虽然(谁谁谁)也许会生气。但总比勉强做要好。两个人都让一步不就行了吗。
男性:是呀。
因为男性的意图是想避免现实中的损失。所以他努力地想要说服对方,如果造成的损失对两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那么女性也不会那样简单地说“因为我讨厌”了。但是如果两人的关系就此恶化,对于他们将来的人生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通过两个人的各让一步能使团队合作更顺利,就能弥补不小的损失。有时候通过理解对方的感情,两个人都能学会成长。
“不要动摇,不要逃避,不要拘泥于小事”这对于领导者和接受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不要总是想提问
作为听者,就不太注意,在听对方说话的态度上,会有冒犯对方的时候。这就是常会去插对方话的态度。言语间有一点不正经,我把它称为听者的“色心”。对于专业顾问来说,如果有这种“色心”,还是别做这类职业吧。
人为什么老爱打听呢?我想,首先是为了确认事实的需要吧。这是老师、父母对孩子经常做的事。如果是刑事警察或搜查检查官,为了搜查犯人,而有必要确认事实。即便如此,常常以报复为中心,而发生冤案。因此,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不是坦白事实,而是确认证据。
不过,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教育者为了事实确认而去询问对方是没有必要的。如果硬要去争论,也没有必要去确认是否是事实。因为教师为了纠正孩子的不正当行为和问题行为,有必要进行教育。但是,不知不觉就很容易把是否是事实做为问题,变成与警察一样的态度进行询问。孩子的问题被别人指出,这会被父母看在眼里。
可能会想,不能确定是否是事实,如何去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呢。但反过来说,就算确认了事实,就能进行教育吗?确认了事实,而本人如果知道确实是不法行为,那不就能让他受惩罚了吗?但如果父母和老师让孩子受到惩罚,就一定能纠正他们的行为吗?惩罚为的是社会正义,那也要必要的,不是吗?父母和教师是教授社会正义,因此,也是形成社会良心的人。良心是从被爱的体验中产生的。
“社会的良心”,在专业技术语中,就是要超越自我,但这是要靠父母才能培养起来。那就是“要听所爱的人说的话”。你不会想让所爱的人讨厌自己吧!为了所爱的人,不用我说,难道就不想让这个人开心吗?孩子们听父母的话,就是不想让所爱的人伤心,难过。不想被所爱的,不是靠爱,而是用惩罚来让人听话,那就变成滥施权力了。
看到巡逻的交警就放慢速度,并不是因为喜欢交警。那是因为怕被开罚单。因此,一有巡逻车开过来,就回到了原来正常的行驶速度,想要释放因为巡逻车带来的紧张状态,可能还会提高点车速。如果车上做的是所爱的人或是重要的人,就不会去控制车速了吗?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而是去爱孩子,从孩子的立场去考虑,这是教育的基本法则。没有得到过爱的孩子,日后很容易走上不健康的道路。
当然,有必要告诉一件你们不懂的事。事实确认,是对已经犯下的不正当行为是否是事实进行确认。父母和老师该注意的是,不是看过去,而是应该看到眼前现在的这个孩子。发现孩子在不知所为的情况下犯了错,如果温柔地教育孩子“那样做是不对的。应该这样做……”,孩子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听话,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听话的话,那就重新认识对孩子们的态度,这才是捷径。因为孩子们不相信父母所说的话,而是要通过父母的行为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不能向父母和老师打开的话题,而向心理医生讲述的孩子也很多。心理顾问如果与只想打探事实的老师态度一样,孩子们是绝不会开口的。即便不是心理医生,而是认为爱自己,重视自己,是自己朋友的老师,孩子们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不正当行为。
想打听的第二个理由,就是作为听者本人喜欢打听的这种爱好。说话者偏偏不想说,而听者非要问不可。这和某种“窥探狂”的行为十分相似。开头所说的“色心”正是这样的。对说话人所说的话感兴趣,这一重要性已经阐述过了。兴趣与站在说话人的立场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厌烦,却仍要持有的兴趣是完全不同的。
说到不正经,“痴汉和恋人,看似行为相似,但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可能可以对比。专业的心理医生,对于不想说的是不会去打听的,也不会想去让他说出来,只会认真地听对方想说的话。这样一来,来访者与心理医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此产生,这个人会认为或许他是值得我向他倾诉对谁也不能说的秘密,就会变得想说了起来。秘密是说出来就会风化的东西。迄今为止,在心中混乱地生存下去的东西,就此风化了,回到自然中去,自然也全变得和平常一样了。
前一节“很长的开场白”中,说到了听到这种无法进入正题的听者,说者说到自己不想说的话题,不仅仅是开场白很长。“离题”,“把情节微妙地错开”,“前后矛盾的话”,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些话,都有可能包含说话者,有意无意地不想说的心态,被老年人们看作是“不听在不适当的场合里讲的话”也就是所谓的“选择性听力衰减”的现象固然存在,但这仅仅是听,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了说。
对于听者来说,听话的时候,在不懂的情况下,要有逻辑的态度。逻辑地疏通情节去听对方所说的。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十分自然的。因此十分可行,并不代表说话人所说的话没有逻辑性。关系很好的朋友同事,便不是逻辑了,而是感情优先了。即便是有感情的言语,但也想说一些逻辑性的话,而在听者看来便会感到逻辑的飞跃和言语情节的飞跃。因此,听者便会不知不觉地询问听不懂的地方,话一离题就会指出来,从听的一方来看,自然而然地会感到这种态度,而说话的一方又有难以启齿的原因。
“离题的话”就是说话者跳过的时候所听到的。一旦不停地问起话来,就会更加的离题,“现在都在说什么呢”这样的人也有。这个时候,最后返回到刚听到的话,话题便又回来了。
直到最后,话还在离题的人口中,对听者来说,即便是听到这些离题的话自己的脑海里也会有一个说话的条理。就这样不停地重复着交谈,渐渐地又可以看到话的条理性了。那个人本身也能看到话的条理性,于是他便觉得理解谈话的内容并没有那么难。“没有说到重点的话”,就只有等到它出现为止。其实认真地去听,很多时候便会发现话中已经隐藏了这些关键。像某个上司一样,事实,事实,无论哪里,都拘泥于此,反而不会发现所隐藏的事实。
“不合常理的话”,如果受到责备的话,对方只有把话停下来。“嗯,于是就,于是就。”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说话者自己也发现了话中的矛盾,从而来补充自己的理论。
即便如此,不合常理的话仅仅是说话者希望听到自己的心声。关于这一点已经阐述过了。“话里没有具体性的内容”,较之具体的话的内容,在希望听到自己心声的时候,这与说不合常理的话时是一样的,但比起说话不合常理的时候,说话者的心情更加浮动。实际上,可以说对抗的情绪降低了。
在这个时候,想要听到具体的话,说话者还是会把话停下来,一旦心浮气燥,没有精力,就请接受这种状态,就这样听下去。听是对这种状态的人最佳的良药。
说话时要有小道具
当人们想谈论重要的事时,如果置身于一个什么都没有,只有两张椅子的房间里,就会因为感到拘束而无法谈话。而且当房间过大时就会觉得没有谈话的氛围,而房间过小时又会觉得拘束。
即使谈话的只有两个人,如果只在房间里放两张椅子的话,谈话也很难顺利进行。但如果能在两人的对面再各放一张椅子,氛围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我把这样的椅子称为“游戏椅子”。因为只有两个人谈话,有两张椅子就可以了,但“游戏椅子”的有和没有,谈话的氛围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游戏椅子”虽然没有发挥椅子本来的作用,但他们消除了人们的拘束感。
还有,当人们在一间没有窗的房间里谈话时也会受到拘束。无论怎么样的秘密地谈话。如果在地下室谈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的。如果是在这种场合的谈话,那一定是讨论做战策略或是阴谋诡计了。在一个全是窗的房间里谈话也很难进行,但这和刚才的地下室不一样,会是一些令人愉快的谈话,仅仅因为房间的不同,谈话的内容就会受到影响。
“风水”、“方位”、“房间的摆设”会对人产生影响,这不一定就是迷信。因为根据不同的房间,可以看出不同的性格,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自从房间被设计成可以安心学习的房间,玩耍的房间,休息的房间等那一刻开始,你就拥有了这样的性格。如果把用来玩耍的房间做为孩子学习的房间,那么孩子很自然地就会在那里玩起来。如果强迫他学习,他会生病的。反之在学习的房间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走进去后,就开始想看书,想思考,想学习了。
房间的性质为什么会这么具有决定性的理由我们无从知晓,但它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房间的性质也会因为设置的小摆设不同而发生变化。在“风水”论里,非常重视小道具,色彩的及光的通路,但在心理学中,也有和人类内心相对应的光路和风路,这虽然不是现代科学最擅长的一对一因果关系所能解释的。但通过观察大部分进入房间的人之后,确实发现了人的内心会受到房间的影响。
一个都是窗的房间的气氛会因为窗帘和赏叶植物而变得不同,也会因为挂在某面墙上的画而不同,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房间里不会挂生动的画,通常都是挂抽象画和风景画。房间的色调也是以偏淡的颜色为主。绿色受到大家的喜爱,那是因为大家认为这是象征母亲的颜色。如果种上花,房间会变得生动起来。如果花枯萎了,房间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太吵闹的房间也不适合谈话,但像隔声之类的房间会被吸音,也许让人害怕,能够自然地听到声音的房间是最好的房间。阳光能够柔和地照射进来的房间也很好。阳光好像看上去和谈话并无多大关系。但就像睡眠一样。它会对人类的心理产生影响。能够充分沐浴阳光的一天,晚上会很容易入睡。
饮料和食物,也能帮助谈话顺利进行。在首脑会谈时,聚餐以及喝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的话,就不能讨论重要的事了。音乐也是一个关键的要素,背景音乐不仅不会影响谈话,还会促进谈话,有时候香烟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因为烟雾可以阻碍你讨厌的人。
在家里面我们经常说,要谈正经事了,把电视关了。确实,如果被电视吸引了注意力,就无法谈话了,但是,如果真的在谈话时会被电视吸引,不如索性看着电视比较好。那些说把电视机关掉的人,很多人并不是要听对方说,而是要让对方听自己说。如果自己想听对方说,电视机根本不会有影响。因为人们会选择性地听,除非是特别响的声音影响了他,否则他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别人说话,而且,如果电视的声音真的很响,那么说的一方也会把电视机关掉的,因为他也希望别人能听他说话,反正不管怎么说,如果因为电视而被分散了注意力,就说明只有这么点话好说。
在所有小道具中,火是最有效果的,在火的周围聚集了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将要出去工作的人们围在点燃在铁桶里的火旁,这样的场景经常能看到。而且如果没有了这堆火,人们就会各管各的分散开来,但如果有了这堆火,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平静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火的温暖。
在过去,家里面都有炕炉,有了炕炉,一家人自然就会聚集到一起,在炕炉上还有一个很大的水壶,于是大家就高兴地喝喝茶,聊聊天。在西方,家里面有暖炉,一般的老百姓既用它来烧饭,也用它来取暖。等待从外面归来的丈夫和孩子的也是暖炉,在温暖里,还有自己做的小甜饼,吃着小甜饼,喝着茶,孩子会把在外面遇到的事告诉父母,丈夫也会和妻子聊起来。于是妻子就做一个听者,同时发现他营造的氛围是多么有效地抚慰了家人的心灵,她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到了圣诞节时,圣诞树和礼物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暖炉里点上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命也和火一起熄灭了。我们每一个在出生的时候,都会用火烧开的水洗个澡,而到生命尽头时,也会用火烧后再回归土里。
土和水也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在心理治疗室里,放置了两个庭院式盆景疗法准备的砂箱,在里面放入了白色的砂和茶色的砂。在种植物的花盆里也有土,看到土、触摸到土,人们就会平静下来,在一些日式级庄里也能见到庭院式盆景。这样的盆景摆设即使比不过级庄里的饭菜,但也绝不逊色于它们的。
有了水,人们就会有种回归过去的感觉。从很久以前开始,很多家庭就喜欢在金鱼缸里饲养些金鱼,现在在一些家庭里,也可以看到一些在带有高级气泵的鱼缸里遨游的热带鱼,只要不经意地看一眼这样的鱼缸,人们的内心就会不可思议地沉静下来。虽然鱼的游动没什么特别之处。而且金鱼也并非什么稀世珍宝,但就是让人看不厌,在房间的一角放上一个水缸,看着水藻在水中摇曳,也许就能得到一种安稳感。
宠物也是很重要的小道具,但如果是太稀有的品种,太吵闹的宠物也会让人头痛,在著名的心理治疗案例里,有一些人就喜欢在说话的房间里,在自己的旁边放上一条狗。好像从这个狗的反应里,可以读出对方内心世界。有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主人很讨厌来的这个客人,于是就总是让一只不怎么讨人喜欢的狗去迎接他,表示自己不想见到他。
在重要的小道具里,还有一种是自己的常用物品,比如只要放置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具,书籍,烟斗或烟灰缸,在外国买的洋娃娃等。就能突现出这间房间的氛围。弗洛依德会在谈话的房间里放上一些古代的美术品。仅仅通过放些古代的物品,就能显示这个房间的庄重感。在我用来谈话的房间里,摆放着被我治愈了心理疾病的人放在我这里,或送给我的娃娃和饰物,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珠子和念珠。而后面来的病人都会被它们吸引住目光,也许其中有些可以吸引他们的东西。因为有可能这些物品里已经包含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隔墙有耳
每天从早到晚,电视里都在放映像这样多种内容连起来的节目。内容主要是以明星的绯闻和社会新闻为中心,有时追踪报道警察捕捉犯人的事件。被称为“狗仔队”的人们和追踪报道戴安娜王妃死因的专门为有名的人拍摄日常生活照的摄影师等等,这种节目和照片禁忌,都是世界上共有的现象。
在因某件事而被该节目报道的学校,关于事后最紧张的是什么曾经做过调查。以保护者教师,儿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排在第一位便是传媒的取材。因为还没有抓住的犯人,媒体也变得紧张了起来。接着紧张的是工作人员同事的疑神疑鬼了。情报有很多,而其中也有偏颇,因此,就会疑神疑鬼地贬低工作人员,这也是从传媒的功罪来说,应该放入“罪”的那一部分中去。
询问传媒的工作人员,据说报道是“国民有应该知道的权利”。但是,国民想知道什么呢?的确,根据报道的战前管制,如果公民知道了更加正确的报道,也许就会防止有侵略战争的倾向。可这样的国家一旦陷入危险的状态,如果看过外国,便会明白,报道自由是被限制的。这个时候,传媒就真的要和当时的权利抗衡了吗?对战争生存下来的我来说这是个疑问。传媒希望清楚地认识到,谁想知道关于什么的情报,想知道他人的秘密吗?
对于明星的绯闻,和与自己毫无关系者的秘密,知道了又有什么价值呢?的确,“人生的不幸是一种财富”有这样的谚语。因此,不就应该冲淡自己的不幸,而对此抱有幻想吗?不就能成为与朋友聊天的话题了吗?比起这些严肃的节目,轻松的谈话不是更令人心情愉快吗?
即便不像如此的吹毛求疵,不也是一种娱乐吗。仅仅这本书的题目是“为了成为高明的听众”。为何想成为高明的听者,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顺利地处理你和你所关心的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人想成为善于听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所说的话。
但是,你与有关系的人之间最大的落差,就是隐私。与你有直接关系的隐私的话通常从他本人口中是很难听到的。从知道秘密的人那儿,所听到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话这种机会大概在人的一生中就一、两回吧。如果有人比这还多,也许他是一个人生充满了波澜的人了。向我这样的心理医生,因为听人说话是我的工作,所以听到的都是隐私。这些话真的如果当事人推心置腹说出来,是会尽快解决,但又难以进行下去。
即便被骂被吼,告诉父母是最好的捷径,可孩子们怎样都不愿说出来,与老师说的话,还需要拐弯抹角。自己心猿意马的话与爱人说会很好地解决,但是又做不到。因为那样的话,感觉会把关系破坏到底的危险性。说给老师听,反而却遭到更加严厉的责骂,孩子们就会感到被这个世界抛弃了一样。这样想的话,大概被认为“秘密的话很沉重”,不是吗?对于其本人来说感觉特别的重。但秘密是本人可以意识的。把其看作是秘密就有仅仅把它当作是秘密的理由。这个本人知道。别人为什么不早点和自己说,事情发生了才说,这时,没有人会认为为什么不能说。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不负责任地可以这样说。读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大概会注意到:“原来如此,传媒一开始,大家在心理就认为别人都是有隐私的”。
秘密不仅是内容,不能说的这本身就很重要。把内容公开与众,就是逼这个人变化,可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这些流言蜚语把秘密做为重要事项,结果进入更深陷阱。
可是,对他来说这究竟是不是浅薄,每天不停地看节目便能了解到。如果,对电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深刻的话题,每天播放是完全不行的。因此,无论记者怎样的耍花招,他们也会轻易地把问题给解决。如果他实际能深深地体会到,那每天的报道活动便将无法进行下去。他们首先就会把这当成是心病。因此,记者们常常在自己的问题被曝光了以后,便显得慌慌张张,而在取材他人的事件是很干脆地跑去报道,扭扭捏捏的时候大概不会有吧!这个时候,他们稍微地考虑一下别人的隐私就能明白。
众所周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压抑的动物(压抑自己,都当成秘密看待)与古代遗迹相同,被发掘的时候已经风化了。秘密,从说出来的时候起就风化了,让被压抑者的秘密风化是很重要的,但马上让他风化,会受到破坏。破坏了难得的遗迹,就没有头也没有尾了。秘密一旦不小心被暴露了出来,就发生了破坏。听到秘密的人把它当成重要的事,是不该把秘密说给人听。
不把秘密泄露给别人,对听者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记者健康地度过每一天,工作就是把秘密暴露于世界。如果记者不把自己知道地秘密泄露出去,我想一定会生病的。因此有心的人是不会想知道秘密的。自己既不生病,又试图破坏对方的人,肯定是要想知道他人秘密的人。
压抑着的秘密被高明地揭开后,便与成长结合在了一起。如前面说的那样,痛是不知不觉的。对能为自己守住秘密的人说,说话者会渐渐感觉到痛,但也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才好。当然,听者要绝对的保守秘密。像心理医生这种以谈话为职业的人,都要接受守秘义务的培训。这种有守秘义务的人,有必要听听知道痛的人的话。不用自己防卫着守秘义务,一起去感受痛,把秘密说出来是很重要的。
为了成为善于听的人,有必要具有能不装他人秘密的容量。秘密对他人来说是很轻的东西,所以不小心说漏了嘴这种危险性常有,但希望仅仅在这点上有所防备。隔墙有耳。要想成为善于听的人,请好好地体会一下。
茶室是最适合谈话的场所
日本的前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曾经在茶室中和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进行过会谈。当大家得知会谈的场所是茶室时,很多人都问过为什么,也许有希望对方了解日本文化的目的,但其实是因为茶室是最适合谈话的场所。他曾经还和好几位总理大臣的候选者在茶室中谈过话,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战国时代,茶室是武将们商议的场所,而我们现在也把和朋友聊天叫做“喝茶”。“喝茶”已经演变成了聊天,说话。喝茶当然也会再向吃饭发展。
日式的在品茶前的简单而精致的饭菜凝结了日本菜的精髓,这一点相信大家非常了解。
茶并不是日本菜里特有的。在中国菜里,随着菜的不同,喝的茶也不同。这是因为各种菜接踵而至,喝一点茶可以去除前面那个菜留下的味道。这就和法国菜和酒有密切关系一样,聚餐可以让人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饿肚子和睡眠不足是进行重要谈话的最大敌人。
在前面一章说过谈话中需要小道具,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向茶室那样,即有小道具,又有谈话的氛围,可以照射到适度的光线,摆放着鲜花,墙上挂着壁画,可以放四张半席的房间也不会从远处传来野兽的吼声。炉子里点上了火,可以听到烧水的声音。房间虽然布置得很朴素,但打扫得很干净,还弥漫着一种能使人平静下来的香味。和外界连接的出入口非常狭小,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茶室的好处就在于,除了小道具以外,还有一定的礼节。一说到礼节,也许大家会感到比较拘束。确实,如果感到拘束了就无法谈话了。但是如果真的因为拘束而无法谈话,这就是店主的责任了。如果有了礼节,可以使场面安定,明确各自的作用,只要有了这样的氛围,就是最适合谈话的场所了。不讲究礼节,被说成是没规矩,但如果真的不讲规矩,是无法参与谈话的。
我在房间里准备了咖啡、红茶、日本茶和抹茶。当我问来的人想喝什么时,非常不可思议的是,有很多年轻的学生都说喜欢喝抹茶,为什么呢?因为抹茶最能让他们静下心来,抹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有时候会有些人觉得自己不懂喝茶的礼节而犹豫不决,这时我会告诉他们“能够认真地,很香甜地喝,就是最好的礼节了。”
给对方递上一杯香浓的茶,让对方喝的舒心,这是待客之道。在这一点上,咖啡、红茶、中国茶都是一样的道理。但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冲泡方法。有些人会向客人展示自己是多么精通茶艺,但这已经和本来的意图有所偏差了。同样,太过拘泥于礼节也会偏离事物的本质。因为有了礼节,才使气氛更生动,这才是本质。
说到茶室,无论是道具,还是风格构造,都应该强调恬静幽雅,而不是过于豪华或只求价廉。有人觉得最豪华的招待才能体现主人的心思,我觉得这也是不正确的。不管什么样的房间都可以,只要能充分体现主人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我认为自己种的花才是最美的。在野外采来的花当然也可以。同样,在礼节方面,只要让客人看起来会产生一种属于你特有的美感,这就是好的。
这样看来,在茶道方面,无论是礼节还是风格,都是以对方为中心的。这样不是招待人的诀窍。事实上,最高明的听的方法,就是以对方为中心,心理治疗的诀窍也和招待客人的诀窍一样。怎么样去对待一个受伤的心灵,这是心理治疗的精神所在。我的一个老师就是罗杰斯,他是“以病人为中心疗法”理论的创始人。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把病人作为谈话中心的治疗方法。
在我从美国回来后,从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渐渐对养花产生了兴趣,一直想一年四季都能用自己种的花来装饰房间。想在因为事故而不幸夭折的弟弟坟前摆上自己亲手种的花,这也是我想种花的一个原因。心理治疗就是培育心灵的一个过程。而培育心灵,又和种花非常的相似。当一个认为要和我谈很长时间的病人到我这儿来时,我刚刚种下一株七年后才能开花的植物。
在种花期间,我又对茶产生了兴趣。那时,我忽然想起在精神科进行临床实习时的导师对茶道颇有心得。有一位女性患者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处于失常的状态,当我知道她有时也学习一些茶道时,我就使用了茶疗法。这位患者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精神混乱,但她先生教她点茶时,她就能懂得礼节,精神恢复正常。在反复进行茶疗法的过程中,她通过茶道里的一招一式。回到了正常的精神世界中。这是因为茶道中的礼节把徘徊在非现实世界中的灵魂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如果仅仅处于现实世界中,就无法谈得太具体,但是在非现实的世界里又会处于一种过于危险的情况。而仪式和礼节却恰到好处地把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当我们人类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和遇到无法接受的事件时,就会举行一些十分讲究礼节的仪式。因为死是人类最无法接受的事,所以关于这方面的仪式要比其它仪式多得多。灵前首夜、正式殡葬、头七、二七、三七、……七七,死后的第一次盂兰盆会,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甚至还会有持续五年的仪式。最近这段时间,有一个亲戚正在服丧期。因为现代人已大多不服丧,另外,在生日,过年,结婚等人生的转折点时也会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
而到了现代,仪式越来越形式化,隆重的日子和平常的日子也渐渐没有了区别。如果观察新年第一次去参拜的人们穿的服装后就会发现,这已经和五十年前人们穿的服装有了很大的不同。就因为这点,隆重的日子和平常的日子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区别。而这种区别的消失。也使得精神和物质,现实和非现实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而大人和孩子间两代人的差别的模糊,甚至消失,也被认为是孩子产生问题的一个原因。以下这个问题也是由于没有明确大人和孩子的界线而造成的。刑法和少年法的适用对象之间有一年的差距,在罪犯这个性质上,大人和孩子是没有区别的,但在刑法的适用对象上却有区别,对于这个问题,人们都在问到底好还是不好。
另外,在关于心灵的问题里,被人们认为最模糊界线的例子就是由于自己和他人的模糊界线,使得人们本来应该在母子一体感时期获得的基本安定感(这是信任别人的基础)无法形成,于是虽然在心底里对人有一种不信任感,但又对谁都想寻求一种像母子一体感似的甜蜜。这些都是由于人们过分的任性和缺乏从对方角度考虑事物所造成的。也因为缺乏区别感和社会常识所造成的。而这样一来,最苦恼的还是他们自己,也许可以说他们是现代文明发展偏差的牺牲者。
也许话题说得太大了,但是希望大家可以明白,只有有了框框和规矩,人们才可以得到自由,最后顺便说一句,我属于茶道中的“当山”派。
沉默和间隔的效用
专业咨询家的对话与一般人的对话不同点就在于经常使用沉默和间隔。如果在对话中加入间隔,一般就会变得很沉着,当然也会使谈话变得融洽。如果变得沉默,气氛就更加沉重。沉默多的对话,说话的内容就很重要而且认真。而且较多时候是像利害关系对立之类的严重内容。
因为到专业咨询家这里来的病人大多都是怀着极度的烦恼,所以双方的对话沉默就变得特别的重要。我想这可以说是为了病人加深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深入自己所必要的时间。可以看作是专业咨询家对话中的一个关键。
接下来的例子是与一个十八岁男子的对话,这个青年病人因为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来咨询的。
咨询家: 感觉怎样?
病 人: 情况没什么改变。(间隔)不见好也不见坏(间隔)没什么精神(间隔)没有精力(长时间的沉默)。
咨询家:精神这东西只要自己的方向决定了就会有的。
病 人: 不知道是先有精神,还是先找着前进的方向,这一点很难明白。(间隔)
咨询家: 好像觉得是先确立方向的。
病 人: 这样说是有明确意图的吗?
咨询家: 我想不是这样的。
病 人: 那么是什么样的感觉?
咨询家:在打算之前的意图是不会在表面上意识到的。(这个回答是很专业的,传达了一种无意识的感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病人却很好地理解了。)(间隔)
病 人: 那就是常有的感觉。
咨询家: 怎么说?(沉默)
病 人: 可以否定却不能肯定的感觉。
咨询家: 是什么?
病 人:不想做的事和讨厌的事很快就出现,但是想做的事和肯定的事却怎么也找不到。或许什么都不做对自己来说是肯定的事。因为一说起行动无论做什么都觉得讨厌。(沉默)
咨询家:或许彻底地什么都不做对你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是吗?
病 人: 是的。(长时间的沉默)
病 人:如果并没有从很久以前就一直想做的事的话……
(拙作《通往心理咨询家之路》创元社出版)
所谓的咨询指导就是这样步调的对话持续一个小时。然后一周一次连续不断,有时候会连续好几年。在这个例子所举的这回;这样的对话花了二十分钟。特别是最初两个人都是一句一句地说,花了十分钟。把这个当作剧本读读看,就能体验沉默和间隔的长度。
我想各位聪明的读者很快就能明白,沉默和间隔不是对话的中断。心中的对话一直在持续。如果心中的对话断了,这对话就不能成立。只是在浪费时间。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对话只会觉得沉闷。但是病人是否会觉得这样的对话很沉闷呢?如果有这样的感觉的话,他就会中途停止对话。这样的步调是最适合这位青年的。间隔和沉默会随着对象而改变。如果没给听者间隔的时候,就会成为愚蠢的对话。那是很浮浅轻率的,是可有可无的对话。虽然这样的对话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调剂人际关系作为寒暄语是必要的。
如果听者在对话中引入适当的间隔和沉默,说话人的对话就会持续下去,如果听者在沉默后加入自己的意见,对话的主导权就会转移到听者身上,如果这时候说话人陷入沉默,听者自己就不得不说。这时就会主客颠倒。
如果主客颠倒,谈话的氛围就改变了。这种变化与说者和听者对沉默的压迫力的差距有关。严肃的交谈中会有与一次认真的胜负相类似的压迫力,但这里则是与听者和说者所有的人格有关。
以日本的国技相扑为例考虑。谁都知道身体和技术是必要的。虽然在柔道中常说柔能克刚,但看看国际规则就能明白,在格斗技中身体庞大是有利的。即使看看相扑的新弟子检查中身高体重都有下限也就能明白。但是“心”与“技、体”相比是较难明白的指标。但“心”是有特殊的重要性,不仅在相扑中,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都常常强调。
在相扑中叫做预备姿势的一连串沉默的动作。这就是“互相怒视”。通过互相怒视,威压对手的气势。两者渐渐兴奋,斗志渐渐高涨。
这个时候从对方脸上移开视线,就等于不战而败。从预备姿势进入撒盐,这在缓和紧张的同时也是找回平常心的机会。这是在内部积蓄对外所发的力的时间。在一连串的动作中,心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达到限制时间前,这可不是单纯的浪费时间,这只要看压迫力就能明白。这个时候,如果压迫力徘徊不前或是联系不顺畅,也就等同于不战而败。战斗开始的时候正是气势高涨的时候,这正是战斗的精髓。在动物争斗的场子里,如果这个时候气势输了,胜负就已经决定了。据说以前的相扑预备姿势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可以说那与东洋国技更相符。
日本人非常了解沉默的意义。但是柔道成为奥运项目之后,就有了体重分别,判定基准不仅有技术,连指导和警告也作了详细的规定,时间也有限制。这是根据西洋近代竞技规则所做的规定,但你不认为这把柔道的趣味减少了一半吗?
相扑中,不用说预备姿势时,一走入相扑场中就不能讲话。不会像棒球那样,向裁判和对方的选手说俏皮话。
相扑场是沉默和间隔所支配的。沉默和间隔是主体性的存在。两个人把自己的存在,放在沉默和间隔中。这里只存在着两者的压迫力,与身体的大小和技术都没有关系。可以说这个时候产生压迫力的就是心。心是以相扑选手日常的生活态度为基础而产生的。亲友只要看相扑场上的预备姿势,就能知道“心”的样子和成长。
听者沉默和间隔的压迫力,产生这个的压迫力就是听者的度量。这在说话人说话内容越严肃,越具有灵魂的苦恼和呐喊,越是必要的。
如果心灵能够相连,在对话中引入具有压迫力的沉默和间隔,就证明你业已成为出色的听话者。我想郑重地向你颁发“毕业证书”。
越是不想说的话开场白越是长
在“徒然草”(一本书)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仁和寺的法师去拜访石清水八幡先生的事,相信有许多人看过这个故事。石清水八幡宫在京都府八幡市男山的山上。在这座山的山脚下还有另外一座宫殿。所以仁和寺的法师就贸然断定这就是石清水八幡宫,于是进去参拜了之后就回去了,结果这成了兼好法师和别人聊天时最好的一个笑话。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后世,因为他和传说和童话一样,包含了某种真实性。而一边在笑仁和寺的法师,一边自己也错过参拜八幡宫的事,在人生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还有一些不得不说,却又十分不愿意说的事。这样的话题虽然不得不说,但实在是无法说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听者的态度十分重要。因为说的一方不想切入正题。所以就会从诸如对昨天职业棒球比赛的批评之类的话题开始说起。原本以为说完了这个,他就会切入正题,可是他又开始问你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就这么一直说下去,话题从这个到那个,却离正题越来越远,而听的一方也不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一旦听者开始焦躁起来,说者也会渐渐说不下去。
于此相反,当听者没有意识到对方今天来是有很重要的话要说时,也会只停留在开场白上。说的一方本来就开不了口,于是就正好和你一起说说其它的事,听者又对昨天棒球比赛的结果感到非常兴奋,于是两个人谈这个谈的兴致盎然。
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是说的一方会为自己没有说出来而后悔,而听的一方又会对对方为什么而来产生疑问,仁和寺的法师在参拜了山脚下的宫殿之后,就满意地回去了。但如果是原本想参拜山顶的八幡宫的你,一定会为只到了山脚下就回来了而感到后悔的。
在到心理咨询家那里去的病人里,有些人会把至今为止积压在心里的话口若悬河般地一股脑儿倾吐出来,但也有相反的,因为有些话无法开口,所以有的人会说很长的开场白,心理咨询家因为十分明白“开场白很长,就说明是很难开口的话”这一点。所以他们会配合对方,听他们说些开场白。说重要的话时气氛会很平静,说无关紧要的话时气氛会很轻松,所以,说开场白时也会有说开场白的气氛。而心理咨询家可以很好的用适合这个气氛的方法去听对方说,当病人说的离题了,心理咨询家还是会认真地听,但他们绝不可以自己把病人引到离题的方向上去。
“今年的阪神队真厉害啊!”“是啊,的确厉害。”只要这么附和就可以了,而不要说:“是啊,如果照这样子下去,也许他们就是今年的冠军了。”或“不,只不过现在比较好罢了。”这类容易离正题越来越远的回答。心理咨询家说了“是啊”之后,病人也许会接着说:“照这样子下去,也许他们就是今年的冠军了。”而一般心理咨询家也只说句:“是啊。”就够了。如果他又说起的话题,心理咨询家就会一边考虑他为什么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同时一边仔细听。
在结束了开场白之后,病人就会开始说:“先不谈这些了,其实今天我想请教的是……”或者说:“这样的球迷非常狂热以至于忘乎所以,而我也不例外。这实在太糟了。”其实他是把前面的话作为铺垫,以便于切入正题。
有些人直到约好的谈话时间到了,还在说一些和正题无关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家会认为这次就算是他切入正题前的练习或者认为他是来打量一下心理咨询家的,因此他们不会焦躁。因为只要是自发的,主动地上门来的病人,总会把想说的话说出来的。在病人当中,甚至有人来了几十次仍然没有切入正题,但是即使是这样,只要他是相信听者的,就总有一天会说出心里话的。
在他们说的正题里,一定包含着对本人来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难开口。明明想好要说的,但又会无意识地岔开话题,等到回去时才发现没有说,专业的心理咨询家的教育课程里有自己接受心理话疗这一过程,所以他们也会有同样的经历。
如果说的一方说了很长的开场白,就请想象一下当你说到难以开口的话时的情景,考虑一下听的一方是用怎么样的态度才让你畅所欲言的,如果你也能用这样的态度,就不会觉得开场白那么长了。
现在八幡的男山上有索车了,但如果像当时的法师那样从仁和寺千里迢迢地来到八幡,如果看到山脚下就有这么一座雄伟的宫殿,一定会在无意间就停下爬山的脚步,而误认为面前的宫殿就是八幡宫。人类的内心总是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想的。
但是,心随人愿是人类在内心中的最高境界,但现实中总是不能够做到事事随了人的心愿。一边有意识地想要我戒烟,而一边又怎么也戒不掉。虽然明知道戒了烟对身体健康有多么大的好处,但无意中又有一种不想戒烟的心理。有时候,为什么总是无法戒烟的理由连本人都不清楚。用来搪塞的理由很快就可以想到,但如果再问下去,为了这个原因你真的可以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吗,他就再也不会找不到正当的理由了。
弗洛伊德通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失败和错误,证明了无意识的存在。例如,因为很讨厌开这个会,所以会把“现在会议正式开始”错说成“现在会议正式结束”。这就是无意识在发生作用,如果听了对方的话,觉得“说话没条理”,“老是兜圈子”。“老是岔开话题”,“和平时不太一样”的话,就说明对方在无意识中不想切入正题。
弗洛伊德论述了把无意识转化成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指对方说的:“真是让人无法开口啊!”然后把他引入正题,这样简单的把话挑明了说,要让说者自己触及到自己的无意识,以这样的方式去听对方讲话,无意识间压制自己的感情,这对于说者来讲也很不情愿,但如果硬把他不想说的话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会伤他的心。如果这样的话,说的一方就会有抵触情绪,渐渐地开始逃避听者,不想说话,无论是谁,如果被人强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一定会讨厌那个人,这样一来,也就对对方失去了信赖感,破坏了和那个人的关系。
也就是说“越是不想说的话开场白越是长”。请允许给对方足够的时间说开场白。就好像仁和寺的法师一样,让他只参拜了山脚下的宫殿就能得到满足。如果不那么注意的话,山脚下的宫殿也可以当成是石清水八幡宫。如果本人注意到了这点,就请给予他再一次去参拜石清水八幡宫的时间。能够等待对方,不要伤害仁和寺法师的心,这一点对于听者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