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最后20年的美国正处于艰难的变革之中,它从一个由小城镇、小企业和农业组成的松散联合体转变为一个由城市、工厂和大公司组成的工业网络,将它们紧密连接到一起的是铁路。地位冉冉上升的中产阶级开始了专业化的进程,标志之一就是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律师协会的建立。此外,中产阶层中还涌现出大量的进步人士,他们开始反对腐败的政治领袖和那些手段卑劣的金融资本家,这些大亨们正终日忙于以强取豪夺的方式整合石油和钢铁等行业。
一些进步人士宣称,科学蕴含着特殊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体现在生产流程中。弗雷德里克·泰勒显然将自己视为进步阵营中的一员(他的拥趸如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Brandeis)和艾达·塔贝尔(da Tarbell)也同意),他曾写道:"最好的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基于定义清晰的法则、规则和原则。"他宣称他的目标是:通过"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更加公平的职责划分","为雇主带来最大利益的同时,为每一位雇员带来最大利益"。为了避免读者高估泰勒对工人潜力的尊重,我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他的原意:工人应按照管理层分析并设计的流程工作,以实现最高的效率。本质上,泰勒所作的就是手持一个秒表,详细测量工作中每一个活动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然后将这种标准应用到所有的工人身上。这种"惟一的、最好的方式"能让工人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工作量达到人类能力的极限。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Management)正式出版,起初只是一篇论文,巧合的是,泰勒也将论文递交给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自此,长达一个世纪的对"生产中的物"和"生产中的人"之间准确平衡的探求开始了。1923年,英国人奥利佛·谢尔顿(Oliver Sheldon)将之称为"数字人"与"人性人"之间的矛盾。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塑造了日后的管理思想。
泰勒不顾一切地追求可量化指标是过于片面的,如果有一部卡通版的管理史,那么它一定会把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人际关系运动,视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对立面。实际上,互为补充是对两者关系更准确的描述,证据就是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和同事引领的、极具开创性的霍桑实验。他们和泰勒一样雄心勃勃,想要通过对科学的运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工人与管理层的合作,尽管这里的科学指的是心理学加上少部分的社会学。
霍桑实验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大部分的研究是在西方电气(Western Electric)公司在伊利诺伊州西塞罗市的霍桑工厂进行的——虽然后期实验还涉及了其他工厂和公司。该实验从1924年一直延续到1932年。哈佛商学院负责实验的分析工作,包括使用学院的外部实验室,如疲劳实验室(使用该实验室的目的是:如果工人的疲劳是问题所在,如何设计生产流程使得在减少工人疲劳的前提下,依旧保持最大的产量)。霍桑实验毫无争议地被认为是工业领域内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遗憾的是,实验真正的研究成果却被广泛地误读了,因此它值得我们在此费些笔墨。
实验人员请一群年轻女性——实验人员亲切地称她们为"女孩们"——在一个实验房间内组装零部件,测试哪些条件能够提高她们的生产率(例如,他们打开照明灯,生产率提升了;他们关闭照明灯,生产率依旧提升了。只要工人意识到任何来自管理层的关注,都足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本质上,实验提出一系列的假设,并将他们逐一分解,再检查哪些条件能起作用。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物理环境的改变(更好的照明)还是工作日程的变化(更多的茶歇),甚至是奖励措施,都不足以解释生产效率提高的真正原因。
梅奥来自澳大利亚,曾是一位心理学家,后加入哈佛商学院。在多年的实验之后,他终于灵光一现,发现了两个因素在影响最终的结果。第一,女孩们组成了一个团体,这个小团体的群体动力——例如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第二,女孩们每一步都受到研究人员的指导:她们清楚实验的目的,研究人员请她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实验的感知提高了她们的生产率。这些重要的发现日后被提炼成为人际关系学派的基本观点:人不是什么机械装置,他们无法用秒表来衡量和监督;关注员工的感受能提高生产率以及团体能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地控制他们的产出。
这些观点听起来颇具人情味。但是,这些实验的目的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心理学来提高生产效率,遏制工会活动,提高工人与管理层的合作程度。在泰勒的努力和所谓的"哈佛圈子"背后是一种精英主义,一个自命不凡的阶层,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简直不可理喻。哈佛商学院第二任院长华莱士·多纳姆(Wallace B. Donham)是《哈佛商业评论》的创建者,他就曾狂热地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理者——一个"新管理阶层"——是解决这个国家所有问题的钥匙,无论是大萧条、无能的政府还是社会动荡。多纳姆曾和朋友们站在查尔斯河边,鄙夷地注视着河边的搬运工人,认为他们是低等的存在,注定被操纵并服务于更高尚的目的。(泰勒也曾说过"他们既蠢笨又迟钝,头脑的构成无异于一头牛",是最适合搬运生铁的一类人。)
推荐阅读:管理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