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指有效地与人沟通,获得并处理信息,并传播有效信息的专业人员。记者是一种通过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流访谈,实地进行新闻采集和报导,最后将新闻传达给观众的职业。记者是记录最新事实,为受众提供新闻素材与新闻价值的职业。
一、职业定义
(一)职业定义:记者是指有效地与人沟通,获得并处理信息,并传播有效信息的专业人员。记者是一种通过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流访谈,实地进行新闻采集和报导,最后将新闻传达给观众的职业。记者是记录最新事实,为受众提供新闻素材与新闻价值的职业。
(二)同类职业名称:媒体人、新闻人
(三)关联职业: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人员
(四)知识背景
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知识传播的速度是过去不可比的,作为报道世界的记者,也迫切要求知识水平的提高,如果记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不够,就不可能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导,就失去了新闻的作用和意义。记者要对自己报道的各项行业知识都有涉猎,同时不能只肤浅的了解,还要进行深入探索和深度思考,这样才能做好社会这部百科全书的编写者和报道者。
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方法、网络新闻传播、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等专业知识。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专业知识背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记者要能通晓各种传播介质的特性和各类传播渠道,掌握熟练使用各种传播工具并及时发布信息的多项传播技能。
(五)从业资格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6.该证是在我国从事新闻采编的从业必备证件,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报考条件:
(1)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报考条件:
(1)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3)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六)职业道德
记者要珍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记者应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忠于事实,追求真理的职业精神。记者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记者应该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二、工作内容
(一)一般性的工作内容
1.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也被冠以“无冕王”的雅称。
2.记者主要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社、通讯社等机构工作。网路出现之后,也有部分记者替网路媒体(网路报)或专业网站工作。许多政府机关、社团内,也有编制内的记者。还有不在固定媒体工作的记者,一般称为“自由撰稿”或“自由记者”,接受媒体委托或靠投稿维持生计。
(二)职业技能
1.通用技能
(1)学习能力:记者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杂家”。
(2)交际能力:能与三教九流打交道,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擅长从各种渠道挖掘事实。
(3)吃苦能力:记者这个行业从信息收集到事实调查都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坚韧执着的精神和强劲的毅力。
(4)应变能力:新闻现场的调查过程中、对新闻对象的采访过程中随时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记者的应变能力是采访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
2.专业技能
(1)选题能力:拥有敏锐的新闻触角,迅速准确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并对新闻选题价值做出合理判断。
(2)采访能力:锲而不舍地通过采访调查开采事实、发现事实。
(3)写作能力:能够做到语言的完整、准确、流畅 “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精于表达所看所想。
(4)运用各种新媒体开展新闻传播业务的能力。全媒体时代,记者只有掌握多种采编工具,熟知多项传播流程,采用多种传播手段,才能胜任全媒体的工作要求。
三、职业沿革
(一)职业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是在欧洲的威尼斯诞生的。十六世纪的威尼斯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商业活动非常频繁,各国商人、银行家以至达官贵人等都纷纷来到这里,进行商业竞争或享受资本主义的繁华生活。他们聚集在城里,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世界各地消息。这样,有些人便投其所好,专门采集有关政治事件、物价行情、船舶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书成单篇新闻,或刊刻成报纸,然后公开出售。人们根据他们工作的特点,分别称他们为报告记者、手书新闻记者、报纸记者。这些专以采集和出卖新闻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
(二)职业的发展
在我国,1905年以前,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别的称呼,但就是不叫“记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报纸上海《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间,登了不少“新闻”,却一直没有“新闻记者”这个称谓出现。在应该称“记者”的地方,却由“友人”“访事”“采访”“访员”等名称表示。1875年7月7日,《申报》首次刊登招聘“访事”的启事,招聘的条件是:“必须学识兼长,通达事务,并人品端方,实事求是者。”这里“访事”就是当时对记者的称呼。以统一的“记者”代替杂七杂八的称呼,是报刊大改革的成果。1905年《申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引进中国,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个统一的专称。这是《申报》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报史的大事。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
四、薪酬收入
(一)常态性薪酬收入
基本工资+绩效。基本工资按照职称、职务和工作年限定,绩效按照工作量(稿件篇数、篇幅、版面或电视新闻条数)和传播影响力(稿件被转发量等)来定。多劳多得,绩效一般要高于基本工资。部分用工形式薪酬只有绩效没有基本工资,极少数单位采用年薪制。记者的社会地位尚可,收入大体在5000—8000元这个范围内,据美通社发布的《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排除 5.6%不方便透露收入信息的受访样本,超过8成(80.6%)的中国职业记者月薪收入<1W 其中3成(32.2%)的记者月收入<5K 。
(二)其它福利
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公积金。
各种补助补贴:工作餐补贴、节假日补贴等。
教育培训:为帮助提升相关技能,单位一般为记者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形式有在职培训、短脱产培训、公费进修等。
休假福利:国家法定假日、产假等。
特殊补助:大病等。
(三)高级人才
在央视当记者,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可以在1万-2万左右.这个收入里面包含了各种补助,例如定妆费之类的。这个工资也是那些央视的普通记者的工资,像那些知名的记者的工资每个月收入来的更高。这个工资也是一些普通的央视记者能知道的工资,在往上计算,具体的央视知名记者的工资那还是个未知数。
以下表是爱博薪酬系统计出来的数据:http://p.abler.cn/main3.php?sid=1223
五、目前该职业的人才状况
(一)目前的人才需求状况
我国现有800多家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而目前编辑记者的岗位要求仅为25万人左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二)目前的人才培养状况
现在的记者工作要进行考试,要有严格的准入机制,以后记者需要进行资格考试,而且这种考试将变成一种常态化,因为大家要多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工作经验,这样才可以做好记者工作!
(三)未来的人才需求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记者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未来记者行业非常需要四类人才:一是上岗后就能补位的实战能力很强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三是精通新媒体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四是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的全能型记者。
六、舟山地区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