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最幸福:以追求铜牌为目标
第三名才是最轻松自在的名次
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在其他竞技场合,赢得第一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名列前茅反而会带来压力的时候,此时争取“第三名”可能会更合适。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所谓的“第一”是个经常伴随很大压力的头衔。不可言喻,在拥有这项头衔前,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好不容易抢得第一的头衔时,又必须面临“可能被取而代之”的恐惧感,你不得不为此奋战。第一名已是顶点,只有退步的可能,不再有进步的空间。
而第二名除了会受到排名第一的人处处提防外,同样也必须防范在后虎视眈眈的第三名,前后夹击的严酷环境同样压力不小,而且还得承受“争夺第一”落败的挫折感。
身为第三名的人则通常不会被第一名视为竞争对手,与前两名相比,要保持第三名的难度也相对较低。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一旦跌落到第四名以下的位置,就容易被“与多数人归为一类”,个人的存在感也会因此削弱许多。
事实上也有研究数据支持这一论点。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维克特尔博士曾观察过巴塞罗那奥运会颁奖台上领取奖牌的选手们的“表情”,并请二十位大学生模拟领奖情况来加以分析。
结果发现,在“幸福表情评分”上,获得金牌的大学生得到4.7分,获得银牌的大学生得到4.8分,获得铜牌的大学生则高达7.1分。也就是说,获得第三名的铜牌得主脸上的表情最为幸福。
第三名将左右组织整体的命运?!
接着让我们从“派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
在一个团体里,第一名与第二名往往会各成一派,彼此的拥护者也会处于对立的状态。
因此,身为第三名的你采取何种动向,对于组织的平衡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你选择倾向第一名主导的派系,则第二名的派系便会在公司中失势,有可能会逐渐销声匿迹。假如你决定投靠第二名的派系,那么就会形成如同三国中蜀吴联合对抗魏国那样的局势,这种微妙的平衡也有可能缓解公司内的派系斗争。
也就是说,身处第三把交椅的人,握有决定公司内部势力消长的关键一票。这个现象无论是在政界还是一般企业里的合作中都很常见。
请放弃拼力博取第一的心态吧。因为独占鳌头的喜悦往往只有一瞬间,尔后的压力却会如江水般滔滔不绝地袭来。当然,获得第二名需要承担的痛苦也绝对不容小。
二、沉没成本谬误:不要把心力耗费在办不到的工作上
学会“适可而止”的态度
假设某一天,你到某家总是“大排长龙”的著名拉面店排队等候用餐,你在心中暗自盘算,顶多只要等个十分钟就能大快朵颐。但是,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店里却始终没有空位。这时你会怎么选择呢?是不与自己的肚子作对,立刻转移阵地,到不用等候的店里用餐?还是想“既然都已经排了三十分钟,这时候打退堂鼓就太可惜了”而坚持到最后呢?相信大部分的人应该都会选择后者。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要看自己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这里需要引入一个经济学名词:“沉没成本”(SunkCost)。所谓沉没成本是指投入的成本越高,越容易使人身陷其中而难以脱身。你在拉面店里等的三十分钟就是你的沉没成本。如果你觉得已经排队三十分钟不应该放弃,那么这种选择就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
我们在打小钢珠等赌博性质的投资上也非常容易看到这类现象。明明已经赔了不少,你却始终想着“在拿回本钱之前绝不轻言放弃”、“在这时候退出的话以后会后悔”,而持续地投入金钱或劳力,最后往往只会落得钱包空空的凄惨下场。
又假设有次你打电话到某企业的客服中心,而电话另一头的语音服务系统却告诉你:“由于现在客服人员均在忙线中,请您耐心等候,或是稍后再拨。”此时如果你决定等候,那么当时间过得越久,你就会因为“都等这么久了”的理由而越难挂上电话,这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获得相应回报的缘故。
拿出提前退场的勇气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看电影时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
明智的做法是:退场做别的事。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我们必须知道的是,社会上并非所有工作或投资都适合你,有些工作确实会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当接触到不适合的工作时,你应鼓起勇气及时退出,这样才能在人尽其才的原则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三、越被工作紧逼时越要放松
过度努力是造成压力的主因
当面临工作上的危机时,多数人都会抱着“咬紧牙关撑过去”这样壮烈激昂的胸怀严阵以待。然而,逼迫自己过度努力,事实上往往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当压力持续累积时,就必须尽快另寻途径来缓解,这才能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身心不平衡。
在此,我要为各位介绍缓解心理压力的四大准则,这是根据美国宾州库茨敦大学艾玛纽耶鲁o亚其拉斯博士的研究报告整理出的内容:
⑴释放身上的责任
⑵相信痛苦只是一时的
⑶缩小承受压力的范围
⑷学习控制自己的心态
光看内容大要或许各位读者不易理解,因此,接下来我将逐一解释这四大准则的含意。
关键在于尽快找出应对方式:
⑴释放身上的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卸下责任”之意。当然,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还是不能推卸。但如果因工作或失败而过度自责,常常只会导致压力持续累积。因此,及时把责任放下甚至是归咎给他人,能帮助自己立即释放压力。
⑵相信痛苦只是一时的
在最痛苦难耐的时候,你要想“难熬的时期就只有现在而已”、“只要撑过这一天就没事了”,通过这种想法来帮助自己度过痛苦难耐的时间。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烦恼或痛苦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地淡化消失,因此把问题交给时间解决方为上策。
⑶缩小承受压力的范围
例如,当你在公司被主管臭骂一顿时,可在心底告诉自己,“会这样骂人的只有这个人而已”或是“现在被骂虽然很难受,但撑过去回家后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借此把承受压力的范围或时间缩减,给自己暗示:你离开这里后就能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⑷学习控制自己的心态
无论处在如何严酷的状况下,都不能产生消极的想法,例如,“我已经撑不下去了”、“这大概就是我的命运”等。因为所有问题都可通过改变个人想法而获得改善,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找到出路。
以上就是压力管理的四大准则。通过这四种思考模式,可以有效地排解压力。当你越是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就越应该放松身心。这就如同生病一样,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最有
效的手段。
在美国,当人们在职场面临压力时,习惯于寻求心理咨询服务;亚洲各国的业务员习惯于自己处理职场情绪与压力。因此,情绪管理及压力管理就成了在职场生存的必备能力。
四、否定消极不前的自己
对消极负面的想法提出反驳
当你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上遭受挫折时,便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想法。此时你应该采取的应对方法就是立刻“对消极负面的想法提出反驳”。
例如,当你与客户商谈生意失败而导致公司蒙受莫大损失时,第一时间往往就会浮现“我或许不适合当业务员”等否定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你就应该马上告诉自己:
“A公司的山本先生倒是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有加呢。”
“上个月我不也刷新了个人业绩纪录吗?”
“每次只要拿到新合同,我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像这样回想自己在职场上的优良表现,借此推翻掉消极的情绪,并重新建立起积极自信的态度。
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泰德o汤普森(TedThompson)博士曾对容易忧虑的人及悲观主义者进行了如下的修复训练课程。
首先,他将33位容易忧虑及经常悲观的受测者集合在一起,然后请他们接受为期四周的训练课程。训练内容就是练习对自己担心或感到悲观的事物进行反向思考。
例如,容易对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的人,可以试着思考“我有运动的习惯”、“我对于饮食是否均衡相当注意”、“父母身体都很健康,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等,来推翻原先担心的事情。
经过四星期训练后,汤普森发现受测者的悲观倾向确实逐渐降低,而且也能长时间保持积极正面的思考模式。由此可知,忧虑症状及悲观情绪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加以矫正。
列出自己专用的“反驳清单”
有时候即使想要推翻消极的想法,却往往很难立刻找出适当的反驳理由。因此如果事先能在脑中构思,就能在需要时立即派上用场。
首先准备两张白纸,并在其中一张纸上逐条列出自己的烦恼或担心的事项。另一张纸则写上无须关注这类烦恼或者无须担忧的理由。即使内容有些牵强或用词较为激烈也没关系,这么做的目的在于找出封堵烦恼或忧虑的思考模式。
完成反驳理由清单后,可以反复多念几次,最好能将它背下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当你心中浮现负面想法时,反驳清单也会瞬间从脑中跳出来,使你不至于陷入沮丧消沉的情绪中而
无法自拔。
这是临床心理学上相当常用的方式,而且也确实具有效果。当你发觉自己似乎有着容易“杞人忧天”或“消极悲观”的性格或想法时,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肯定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下篇阅读: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第3部分):让你成为“万人迷”的实用心理术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 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房地产业新职业:验房师 10月27日,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消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正式启动《验房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 “…[详细]
一位职场老前辈厉害总结的心得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详细]
在不冒犯对方的情况下 优雅地结束对话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正当您在会议上与某人交谈,却从中意识到对话结束了!虽然你们都还在为延续对话而做出贡献,但却只是在运…[详细]
厘清职场4种病症,3条界线,找到职场共感 拿不出成果的职场,常常欠缺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共感”。 首先,我们将在这边一次公开,没有共感的职场中常常可以看到的4种病症…[详细]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