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 >> 职业指导 >> 笔试指导:公务员考试笔试指导:公共基础知识辅导(3)

笔试指导:公务员考试笔试指导:公共基础知识辅导(3)

2008-08-18 20:08:00  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网信息中心  作者:小杰采编  浏览46次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大纲要求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认识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二节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 理解并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 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因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看世界,这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反,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就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所以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要反对那种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组合。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大体上说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必须对事物多种多样的复杂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抓住那些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改造事物。
  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观点。间接联系就是经过中间环节的联系。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就是中介。世界万物正是通过一系列中介而普遍联系在一起的。中介具有过渡性,使一事物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看不到联系的中介就无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并且还会忽视间接联系,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并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是同把握条件的复杂多样性紧密相关的。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周围的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就是承认条件的客观性,承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条件的复杂性和普遍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1.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而导致事物的发展。世界上只有永恒发展的事物,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2.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由事物相互联系引起的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是事物在原有状态下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一个一个变化过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前后相连,呈现出历史的联系;又前后区别,呈现出跳跃的发展。其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新事物的产生,是质变,是飞跃。自然界中从无机物向有机物再向生命有机体的转化,从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直至向人类的进化,都包含着旧事物的死亡,新事物的产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包含着旧制度的死亡和新制度的产生。正是由于事物的永恒发展,才使物质世界能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前进和上升。
  总之,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永恒发展,使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唯物辩证法以联系观和发展观为基本内容和总的特征,并进而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展现了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二节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1. 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具有一定的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质。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一事物发生变化,失去它质的规定性,就不再是该事物,而转化发展为他事物。
  量是事物的数量、规模、大小、速度、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事物量的规定性,要求我们注意对事物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做到胸中有数,并善于从量的变化中把握事物质的变与不变。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规定的量的限度。简单地说,度就是“保质限量”。从量的方面看,事物的质体现在一定的量之中;从质的方面看,事物的量体现在一定的质中。没有无量的质,也没有无质的量;质与量的统一,就是事物保持自身的规定和变化的度。
  度的这个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把握“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正说明“过”与“不及”都违反了适度的原则。
  2. 量变、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两种基本形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在量变阶段,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质变发生时,事物的稳定性被破坏,处于剧烈的变化中,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转化为其他事物。
  3.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尽管在表现上有许多不同,但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准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量变都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运动、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事物的量变过程表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连续性,质变过程表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非连续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认和排除的。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二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哲学范畴,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看成敌我之间的对抗和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性。我们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2.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只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有相对稳定性,才能存在,在此基础上,事物才能发展。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恰当地解决矛盾;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但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这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尤其不能用普遍性替代特殊性。因为特殊事物的性质比普遍性丰富得多。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4.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必须十分重视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另一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第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首先,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又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占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辩证统一的。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的否定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正是由于事物中都包含着肯定方面,所以它才能存在;同样也正是由于事物中包含着否定方面,所以它又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被新事物取代。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理解基础之上的,所以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第三,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2. 否定之否定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当肯定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处于肯定阶段。由于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矛盾,当否定方面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便完成了第一次辩证的否定,事物处于否定阶段。新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经过斗争,对否定阶段再一次否定,使事物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这就是事物发展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中普遍起作用的基本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已为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所证实。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具体表现形式又是特殊的,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第二,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3.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日臻完善的过程。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不仅是因为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了初始阶段的某些特征。还因为:第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的曲折的斗争,才能使自己不断茁壮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二,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的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考点提示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2. 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历年试题透析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37. (单选题)“张三、李四、王五都是人”,表明( )。
  A.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B. 个别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
  C. 一般包括在个别之中 D. 一般就是个别
  【答案及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即一般与个别的联系及区别。一般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别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这是一般所包括不了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 事物新陈代谢,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
  D. 事物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变化
  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3.度是指(  )。
  A.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 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D. 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方面
  4.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过程说明了(  ) 。
  A.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B.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简单重复
  C. 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 。
  A.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系统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抗的矛盾和非对抗的矛盾
  7.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不平衡性 D.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时(  )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坚持两点论,全面地认识问题
  C. 坚持重点论 D. 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认识问题
  9.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 。 
  A. 矛盾的特殊性 B. 矛盾的普遍性
  C. 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斗争性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下述(  ) 原理。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B.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C.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11.“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
  A.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是不可分割的
  B.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
  二、多项选择题
  1.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
  A. 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运动
  B.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同时存在
  C. 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D. 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2.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
  A. 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B.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  ) 。
  A. 根本性质相同 
  B. 形式完全相同
  C. 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某些特征
  D. 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
  A.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 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 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 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 前进性 B. 上升性 C. 曲折性 D. 回复性
  7.“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出了(  ) 。
  A.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符合(  )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B. 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9.唯物辩证法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对旧事物的“扬弃”
  三、判断题
  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新事物的产生,是质变,是飞跃。(  ) 
  2.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4.矛盾的同一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辩证图景是: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  ) 
  6.辩证法的否定是“扬弃”。(  ) 
  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 
  9.要纪律就不能要自由;要自由就不能要纪律。(  ) 
  10. 否定就是全面抛弃。(  ) 
  四、论述题
  1.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何指导意义?
  2. 试述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B
  6.B 7.D 8.A 9.A 10. B
  11.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ABCD 4.CD   5.ABCD
  6.ABCD 7.AB 8.BCD 9.ABCD
  三、判断题
  1. √
  2. ×【解析】量变引起质变是有条件的,当量变达到一定阶段时,超出了事物的度,才能引起质变。由此,可以看出并非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3. √
  4. ×【解析】此题颠倒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5. ×【解析】正确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辩证图景应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6. √
  7.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为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虽与普遍性相联系,但它表现出来的是事物的特殊本质,不可能都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存在。因此,矛盾的特殊性不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中。
  8. ×【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的分析方法,就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相互关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确定矛盾的性质,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键,在于把握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基础。所以,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归结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9. ×【解析】这一论断违背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二者性质不同,不能互相代替。二者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自由是纪律的基础,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没有自由,人们思想就会僵化,失去创造力;没有纪律,做事情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我们既要纪律,又要自由,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0. ×【解析】否定应是辩证的否定,即扬弃,也就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抛弃和否定旧事物消极的因素。否定一切,抛弃一切,是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
  四、论述题
  1. 答: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的不断转化,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经过两次“扬弃”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并为事物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由于矛盾两度向对立面转化,使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是旧事物的回复;有时还会出现暂时的逆转或复辟,这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认前进性的循环论和否认曲折性的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4)指导意义: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过程中,要满怀信心,要克服障碍和困难,不被困难所吓倒。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动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③只有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建立在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基础上,才能有革命坚定性,并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革命精神和灵活的斗争艺术结合起来。
  2. 答: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总特征,以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依赖、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联系,这是一种最本质的联系。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相互依赖与相互斗争,是由于事物自身矛盾引起的自身运动和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事物的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自身矛盾引起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否定和肯定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揭示并科学论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性质,它是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
  (1)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2)必须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揭露和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状况,从而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正确方法。要反对否定和掩盖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做好工作的实际需要。
责任编辑:xiejie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 发表评论须知:
  •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频道推荐

    精彩推荐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 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房地产业新职业:验房师 10月27日,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消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正式启动《验房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 “…[详细]

    一位职场老前辈厉害总结的心得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详细]

    在不冒犯对方的情况下 优雅地结束对话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正当您在会议上与某人交谈,却从中意识到对话结束了!虽然你们都还在为延续对话而做出贡献,但却只是在运…[详细]

    厘清职场4种病症,3条界线,找到职场共感 拿不出成果的职场,常常欠缺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共感”。 首先,我们将在这边一次公开,没有共感的职场中常常可以看到的4种病症…[详细]

    最新信息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职业百科:系统交付工程师
    ·职业百科:仪器仪表工程师
    ·做人做事,顺序很重要
    ·凡事提前五分钟
    ·和领导出差,该聊点啥?
    ·闹离职的员工没走,不吭声的员工突然离职
    ·李佳琦一夜赚6亿,背后的高学历团队扎心……
    ·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方式,增加工作机会,提高成功的概率
    ·职场“名媛”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会员协议 | 联系我们 | 合作代理 | 广告服务 | 隐私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友情链接 | 会员价格

    版权所有 舟山爱博仁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北路100号三楼(301)
    客服:0580-2086078 电话:0580-2526078 传真:0580-226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