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现象或越来越常见
2018-08-16 16:42:17 来源:中工网 作者:韩秉志 浏览46次
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2017年结婚率为7.7‰,同比降低0.6个千分点,这也是该项数据自从2013年达到9.92‰的峰值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
民政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2017年结婚率为7.7‰,同比降低0.6个千分点,这也是该项数据自从2013年达到9.92‰的峰值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
民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二季度北京办理结婚登记达到70907万对,同比下降近9%。
为何结婚率在不断下降?适龄结婚群体数量减少,是结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按照22岁算,1996年出生的人目前刚好进入可以结婚阶段。但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这一角度说,如今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婚龄普遍推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推后现象普遍。据统计,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如今,25岁至29岁的群体成为办理结婚登记新的主力军。《公报》显示,2017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
过去5年来,结婚登记数量从2013年的1346.9万对减少到2017年的1063.1万对,下降283.8万对,这一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出现持续走低。结婚率降低,可能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
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应通过延长婚假、产假等方式,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促进结婚生育。同时,也应推出更加人性化的公共政策,如提供廉租房等举措,降低因婚姻带来过大的生活压力,切实为更多适婚群体减轻负担。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