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产品离不开一流技工
2015-09-08 11:13:30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社网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要从根本上解决“技工荒”,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装备轻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让技能从业者乐于学技术、愿意钻研技术。
一流产品离不开一流技工
要从根本上解决“技工荒”,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装备轻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让技能从业者乐于学技术、愿意钻研技术。
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五金,令人振奋!不过,相对于长期存在的“技工荒”,五枚金牌显然不解渴。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工人,需要更多年轻的90后加入技能队伍、撑起中国制造的未来。与金牌零的突破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当前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学技能、当蓝领,“技工荒”逐年加剧。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的人不介意当工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而非职校。当技工,哪怕已经成为高级技工,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在国外,不乏许多因纯粹热爱某项手工艺而去钻研技术的年轻人,而我国去学技能的80后、90后,往往是无奈之选。此次世界技能大赛的多位获奖中国选手就是这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初为了早些挣钱补贴家用才去学手艺。
不怪年轻人不愿当技工,技工领域持续多年的“三重三轻”导致了这种状况:
——“重学历、轻技能”。世界技能大赛的一位教练说,这些年技工招生越来越难。多数人总是想方设法要拿个文凭,认为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发展,因为当前学历评价已成为用人单位对员工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员工升职晋级,学历都是硬杠杠。有的高级技工在国家级竞技中获奖,但是没有一定的学历,在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诸多限制。一些大城市推出积分落户政策,高学历人员轻易获得高积分,高级技工往往难有同样的幸运。评价体系如同指挥棒。传统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改革、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不提高,怎么可能吸引年轻人主动学技能、安心钻研技能?
——“重装备、轻人才”。购买新设备、更换新机器,企业不吝重金。需要对技能人才投入时,许多企业却收紧了口袋。目前,技能工人的整体待遇偏低。多数企业的薪酬体系中,技能工人的薪酬要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低出两三个档次。各地开展的技能竞赛,一些技工想参赛,企业却担心赛前培训要花钱、占用工时而不予支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断引进新装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对企业很重要。但是,高端装备的调试维护、高端工艺的操作驾驭,同样离不开技能人才。不愿在技能队伍建设上花钱,最终影响的还是企业。
——“重使用、轻培养”。企业谈到提高产品质量时,纷纷表示“一线工人技能水平不足”是难点。但许多企业一边抱怨技工难找,一边却不愿自己下功夫培养技能人才。在制造业强国,企业是技能培训的主导者。德国职业教育2/3的投入来自于各大企业。美国、日本近年开展的现代学徒制都是由企业牵头。而我国多数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1.5%的下限。企业只想“摘桃子”,没有耐心“育苗”,技能从业人员难免对未来缺少信心:某项技能今年是企业急需,过两年却可能被淘汰或由新工种替代,如果培训跟不上,何来职业安全感?
没有一流的技工,难有一流的产品。技工短板制约着“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升。据统计,我国工业产品平均合格率近年来始终在80%多徘徊。说起“质量一流”,国际上排在前边多是德国、日本,而“中国制造”则往往与“质量一般”、“不够精致”联系在一起。世界技能大赛夺金对广大技能工人是莫大的鼓励。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技工荒”,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要改变“三重三轻”的状况,让技能从业者有职业认同感,乐于学技术、愿意钻研技术。(白天亮)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