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招工荒”实则是“农民工荒”
2014-04-23 15:27:27 来源:中工网 作者:农兴 浏览46次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在农村不存在失业问题,农民“养老靠家庭,就业靠土地”。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在农村不存在失业问题,农民“养老靠家庭,就业靠土地”。在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计划经济条件下,谈及就业问题通常只指城镇职工的就业。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释放出的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从事非农生产。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快。截至2013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4亿亩,流转比例达到26%。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户均耕地不到7.5亩,这样的规模难有高的生产效率。通过土地流转来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势在必行。但土地流转之后,农民的就业出路问题仍需要关注。现阶段,要明确的是,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要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要与释放出的劳动力就业相匹配。
我国每年新增约1000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突出问题是就业质量不高。目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与农民工的价值贡献不相称。他们的工资大多是在劳动强度大、条件差的情况下获得的,付出的成本比较高。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现有的工资水平仍不够其改善生活、积累财富的长远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还是富余的,只是结构上存在问题。从2004年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的“招工荒”,严格意义上是“青年农民工荒”和“技工荒”。30岁以下较高素质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确实让整个劳动力市场供给较为紧张,农民工整体工资也得以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宽劳动年龄的限制,一部分中年农民工能够获得工作岗位。
要看到,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务农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老人、妇女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户兼业化趋势明显。不少农村已很难找到40岁以下的劳动力。而随着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青壮年男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现象越来越多。但对妇女以及老年劳动力就业的挤出效应也开始显现。
据测算,未来如果全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达50亩,全国有3600万农户就够了,那么剩下的近2亿农户就得另寻出路,这显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流转是市场行为。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必须维护好农民利益,要提供公共服务,发挥引导作用。在现有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口仍然很多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确保转出土地后释放的富余劳动力能合理就业。
农村转移劳动力要获得良好的就业、稳定的收入必须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目前,这部分群体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低,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信心和能力。而社会对于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虽然近年来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上也有一定的投入,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长远看,实现从“农民工大国”向“技工大国”的转型,才是新形势下的人口红利。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