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纵观古今中外,战争的胜负,经济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乃至朝代的嫂递,无不与人力资源有关。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纵观古今中外,战争的胜负,经济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乃至朝代的嫂递,无不与人力资源有关。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据此,舟山市委、市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曹孟咳提出把舟山建设成为物流、海洋科技开发、海洋旅游的中心;市开发海洋振兴舟山促进会副会长钟友仁提出群策群力借外脑,培养和建设一支热爱海洋海岛、有真才实学又肯真干实干的人才队伍。从目前发展实际看,舟山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海洋产业更加迅猛,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笔者认为,舟山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海洋产业人力资源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近几年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也表明,海洋产业人力资源是舟山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总量的不足或短缺已成为制约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舟山建设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舟山海洋产业人力资源供求现状
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舟山产业结构的特殊性,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供求的基本特征。按照现行人力资源评价标准和统计口径,舟山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技能性人力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其他行业管理部门颁证的职业技能(执业)资格人员、国家海事部门颁证的海船职务船员和国家渔业部门颁证的渔业职务船员。“十一五”期间舟山各种人力资源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出较好的供求态势,基本上实现了供需的平衡。
一是人力资源供给规模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舟山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市GDP连续5年位居全省之首。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供需总量不断攀升。截止2009年底,舟山全市用工总量达68万人,仅技能人才就比2005年末增长 163.4%,高技能人才更是高达212.1%.包括海船职务船员和渔业职务船员在内的人才资源大幅增长、总量达12.8万人,其中海船职务船员约4万人.渔业职务船员约2万人。
二是人力资源分布地域相对集中。根据舟山市统计局2009年5月公布的《舟山市人力资源调查资料》,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普陀和定海两区,岱山和嵊泗两县相对较少,90.4%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于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业和旅游业,工业中主要集中于船舶制造业、水产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定海普陀占其总量的79.2%,岱山和嵊泗仅占 20.8%;从行业来看,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业和旅游业,工业部门尤其集中在船舶制造业、水产加工业、机械制造业。
三是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素能较差。从人力资源供给的性别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已有的人力资源供给中,男性居多,男性比超过80%,女性还不到20%;从年龄段上分析,已有的人力资源多在 20 -45之间,20 -3535 -45、45岁以上各占 42.3%、35.7%和22.0%;从文化程度上分析,已有的人力资源多学历低,主要的都是高中以下,整体素质相对较差。
二、目前舟山海洋产业人才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人力资源是舟山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2005-2009年舟山经济已连续5年GDP增速位居全省之首,2000年以来舟山市年均增加人力资源13万人,年平均增幅17.8%。根据舟山市公安局 2009年6月30日时点数统计,全市暂住人口(指在本地居住时间3天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为327675人。但尽管如此,“用工荒”现象仍屡屡出现,临港化工、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尤甚。
一是供应不充足。人力资源供求一直是制约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海洋产业人力资源瓶颈更加突出。且与长三角其他发达地区比,舟山一般人力资源的需求始终居高不下。舟山地处海岛,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生活用品多来源于大陆,物价、消费水平居高不下,生活成本较高;目前舟山尽管已进人大桥时代,海岛变为半岛,交通便利多了,但来岛的人力资源相对于发达城市依然少得可怜。且相当一部分是来此旅游观光,不过是过客而已。据调查,近年来船舶修造行业一般人力资源需求迅猛增加,仅册子正和船厂、五洲船厂、欧华船厂、扬帆船厂、龙山船厂、鑫亚船厂、中远船厂等每年就需聘用 3万多人,而与此规模相当,甚至规模更大的企业比比皆是,新落户企业更如雨后春笋。
二是分布不合理。舟山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其具体表现是高层次人力资源和一般人力资源“两头缺”,尤其是与以海洋经济为主线的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更是供不应求。据对航运业、海洋旅游、修造船及船配、水产加工、港口物流等行业802家单位(企业)问卷调查,认为存在3个以上紧缺岗位的有370家,调查的167个主要工种现有人力资源 12780人,今后三年分别预视为18077、20016、21985 人,年均需求20028人,平均缺口为7248人;一般紧缺岗位27个,占16.17;比较紧缺岗位11个,占 6.59;相当紧缺岗位93个,占55.69;十分紧缺岗位 36个,占21.56。从目前的分布情况看,“两多两少” 问题非常突出,即大中型企业多,民营和小企业少;传统机械加工类多,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少。
三是素能结构差。从目前人力资源供给看,供给的人力资源层次低,素质能力差,基础型占多数,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拔尖人才少,创新型带头人更少;新工种、新工艺层出不穷,新职业项目标准开发相对滞后,部分职业(工种)技能鉴定标准、模式与生产操作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培养动手能力所需要的先进设施设备,“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从供给的性别结构、综合素质看,效果更差,根据舟山市公安局2008年3月抽样调查结果,市场上外来人力资源居多,男女比例极不平衡,男女比为 155:100;16至29周岁的占36.3%, 30至49周岁的占58.5% , 50周岁以上的仅占5.2% ;85%以上的为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具有普通技能专长的占28.5%,有职称或证书仅占9.7% 。
四是流动太频繁。舟山虽属于长三角发达地区,但其本身又是发达地区的落后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薪酬总体水平偏低,但物价、消费水平居高不下,生活成本较高;加之企业重使用轻培养和用工不规范等短期行为,导致了舟山人力资源一地落脚时问过短,滞留时间不长,流动性变化性极大。技能性人力资源多把舟山作为流向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中转站,行业内流动过于频繁。目前,暂住舟山市的外来人力资源多数处于高频率流动状态,落脚点变化快、务工点变换频繁。据抽样调查,一年以上相对固定居住的为15%左右,滞留时间半年以下的占到了40%以上。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务工、经商和服务行业,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14%. 1.72%和6.96%。
三、舟山市未来海洋产业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随着舟山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和海洋经济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尤其是能够适应信息化、自动化设备操作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大,“技工荒”现象频现。人力资源短缺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制约舟山市打造先进临港工业基地、现代港口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渔业基地,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一)舟山经济社会的总体判断。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快过渡的阶段。2009年按户籍人口计算,舟山全市人均GDP为55106 元,增长11.0%,折算为美元为8067美元,从人均 GDP指标来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但综合考虑产业规模、市场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人才储备等因素,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推进的阶段。其中二产处于“资本一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一知识密集型” 转变过程,船舶工业以普通建造向信息技术渗透,设计、管理、建造各环节的现代造船业发展。二是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并重发展。舟山二产发展起步较晚,总量较小,近年随着船舶修造、石化工业等发展,比重不断增加,一产呈逐步下降趋势。根据2009年全市各产业GDP情况,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上年的10.0:46.2:43.8调整为9.6:46.6:43.8,初步形成“二、三、一”的格局。虽然比例序列上也曾出现过“三二一”的高级阶段特征,但并不具备实质性意义,仅仅反映了服务业和工业数量方面的关系.两个产业质量上仍处于粗放型增长和数量扩张的低层次。
(二)舟山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一是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经济要素构成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技术进步已取代资本而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60%左右相比,舟山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相当大。随着信息经济、虚拟经挤、创意经济等新兴服务业的兴起,对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将更为强劲。二是“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舟山要建设全国海洋开发、保护与经济发展战略高地和示范基地,打造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又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的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使船舶工业产值将达到1400亿,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海洋旅游总收人达到250亿元,全市GDP达到110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3040亿元,财政总收人达到150亿元左右,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2500亿元,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三是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所决定。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决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与层次水平,舟山人力资源结构向高级产业转移是大趋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壮大现代化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重点,要求相应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与之匹配;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提升了相关产业人力资源数量、质量需求,临港产业特别是船舶、旅游、机械、港口、物流等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日益升温,船舶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缺口不断增大;受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影响,大量船舶制造企业相继扩大规模,增加造船生产能力,更有新的造船企业整体落户,人力资源需求量将会持续攀升。临港产业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和景点景区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海洋旅游业的兴旺,相关的酒店、餐饮、娱乐业的就业形势看好,将会需求更多的服务型人力资源。根据“重点行业紧缺岗位实用技能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未来三年人力资源紧缺的行业依次为水产加工、修造船及船配、海洋旅游等;缺口较大的依次为信息与软件、电子电器、海洋旅游、水产加工等。
(三)舟山人力资源的供需预测。一是中期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法和人力资源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的思路,“十二五”期间舟山仍将保持13%的年平均增长率,2015年GDP 达到1100亿元时,仅高层次人力资源需求量就将达 135万人左右,与现在保有量相差6.7万人。二是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目标预测。一方面锄白修造工业人力资源需求增加。根据《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5年将实现总产值1400亿元,用工数将超过20万人,剔除临时用工及技术含量提高后用工减少等因素,保守估计年至少递增 5000人。另一方面港口海运业人力资源用量增大。舟山现有500总吨级以上船舶740艘,其中114艘为3000总吨级以上,750千瓦级以上船舶373艘(一等48艘),按交通部要求,甲板部需要4918名高级船员,轮机部需要丙类以上高级船员2464名,现有数量严重不足。再一方面海洋旅游业人力资源需量增长。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发展很快,队伍整体实力逐年增强,已取得出境旅游领队资格的8人,外语导游4人,中级导游14人,高级导游1人;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的151人,大专以上学历84人,占总数的56%;取得星级饭店总经理资格证书的98人,大专以上学历67人,占总数的68%,饭店中层管理干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313人,占总数的61%;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管理层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52人,占77%。初步预计未来三年缺口将达到上万人。三是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目前人力资源供给方式主要有院校培养、渔农村劳动力转产转业、企业自我培养、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等。预计2015年新增供给规模约6万人,与6.7万人的需求尚有差距。这包括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技术学院2 所院校未来5年将有高职毕业生近2万人,且船舶、航海、旅游、机电等专业学生全部留在舟山,其他专业50%留在舟山,能新增人力资源约1.2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约能培养3500人,能新增人力资源 1.75万;2009年全市渔农村有人力资源41.3万人,可培训人数30万人,已培训人数24万人,能新增人力资源2万;复退军人、社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及企业外引人员等,根据市就业局历年数据,能新增人力资源1万。同时,按现有成长模式分析,这些新增人员基本是低层次操作工人,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都与产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
四、实现舟山海洋产业人力资源聚集的战略性
建议根据当前舟山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供需现状,要实现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建设目标,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坚持加快培养、重在使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原则,创新管理、开发措施,制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机制,聚集起舟山海洋产业人力资源高地,为舟山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故从战略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进“四项工程”,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强化龙头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人力资源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宣传、新渔农办、发展、改革、教育、经贸、人事劳动、社会保障、财政、安监、城建、交通、物价、海洋与渔业、旅游、海事、质监等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单位,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办公室要落实相应编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推进安居工程,提高溶人程度。改变外来人口城市社会“工作中的贫穷者”、劣质就业轨道的“就业弱势群体”,通过居住制度变革解决保障机制的缺失;改变其长期驻留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与城市居民隔离、向本群体内部寻找认同的“游民”局面,强化其公民身份的政治参与,延伸其社会交往半径,使其逐步融人主流社会,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推进素质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力资源上岗后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其素质,采用实训、实验等教育手段,倡导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搭建开放式培训平台,为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建立企业发展的人才激励导向,促进企业实施人力资源带头人制度,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根据舟山产业发展的需求,争取早日建成船舶修造、旅游会展、航海技术、港口物流等市级公共实训示范基地。四是完善筹资工程,制订开发政策。扩大筹资渠道,保障资金来源;加大市、县财政投人力度,安排开发人力资源的专项资金。高效利用筹集的资金,建立激励制度,给人力资源开发以适当的政策扶持;通过设立奖励基金,表彰和重奖贡献突出的人力资源,让广大人力资源干有动力,学有榜样,真正起到激励效应。
(二)健全“四项机制”,保证全面合理。一是健全层级认证评价机制。把职业技能比武作为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县(区)、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技能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获奖者直接认定相应的职业等级资格,名列前茅者可获晋升;推进大中型企业技师评价和直接认定工作,对确有绝招绝活、亚绩突出、贡献较大,已被行业或企业公认达到技师、高级技师水平者,直接授予其相应的职业资格。同时,完善职业技能社会化鉴定工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能力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考核的院校鉴定模式。二是健全培训教育提高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强化“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全面推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同时完善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鼓励人力资源带资离岗进修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三是健全使用激励机制。将技能性实用人力资源纳人市县拔尖人才之列,其比例不低于全部选拔人员的20%;政府要定期举行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和隆重奖励;同时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制度和高层次人力资源协会,以带头人姓名命名“舟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对创新项目进行资助。四是健全培养经费的保障机制。构建多渠道资金投人保障体系,通过设置培训补贴、技能比武专费、政府奖励、师资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专项经费,建立财政投人制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捐赠;加强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管理和统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2.5%足额提取,用于一线职教经费不得低于提取总额的70%,政府统筹 0.5%,用于发展职教和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全额提取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企业的职教经费,由政府统筹使用。
(三)夯实“四大教育”,建立培训体系。一是夯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成长,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要确保学龄儿童尤其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同时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整体优化中小学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素质教育能力。二是壮大职业教育。借鉴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培养的经验,根据舟山实际需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提供更贴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的职教模式,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层次人力资源培训鉴定的各种要求;要根据舟山产业发展的需求,争取早日建成数字制造、创意产业、船舶修造、旅游会展、航海技术、港口物流等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紧缺型高层次人力资源培养。三是做好成人教育。针对人力资源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实行文化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扫除文盲与科盲同步进行,采用分级制方法进行教育,培育其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新的就业观念,使之成为有觉悟、懂技能的新居民。四是发展高等教育。要强化国家的政治义务,开发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育方式,引导、提高人力资源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改革高等院校的办学管理体制,赋予地方政府和企业办学管理权,允许并支持有条件的县级政府和企业创办高等学校分校或独立学院;要建立具有多种功能的高等教育体系,引进各类技术资格证书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筑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内容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类保障机制;要走政府与投资方、多个投资方联建之路,采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创办有地方特色的社区学院,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层次人力资源。
(四)构筑“四大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构筑服务成长的公共环境平台。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增强协调配合、主动服务意识,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方式和强调规范而弱化工作效率的现象,努力消除制约人力资源成长成功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推动科学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上实现更大的作为。二是构筑鼓励干事创业的作用发挥平台。每两年评选“舟山市技术能手”,每三年评选“舟山市技能大师”,由市政府对各类技术能手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舟山市技能大师”可优先推荐参加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市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金锤奖”等的评选;同时通过人大、政协给其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使高级技师享受同级专业技术人员相等的福利待遇,根据企业需要和本人意愿及身体情况,经批准后退休年龄可向后推延,发挥高层次人力资源实践中的“传、帮、带”的作用。三是构筑推智荐才交流的媒体中介平台。依托职业院校、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信息采集网络,综合运用各类信息网络平台、社会化软件平台,及时搜集社会用工、培训等需求信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发布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产业紧缺工种目录、职业资格评价标准等内容;建立健全实用人才市场服务网络,不定期举办专题交流会,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构筑引智留人的社会舆论平台。加强人力资源的专题研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宣传国家培养使用人力资源的政策,宣传其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通过组织举行典型专场报告会、典型进校园(社区)等活动,激发其自豪感和群众认同感;通过制作公益宜传广告和印发宣传册,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采取招录优秀项目经理、专项工程师、年薪制技术员、竞选业务经理等措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力资源来舟创业,聚集舟山海洋产业人力资源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