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给总裁班上课的时候,遇到一位主管营销的副总抱怨工作没法开展。
问题很简单:
该企业份额排名第一,最近,董事长决定要与份额排名第三的企业联合。
该副总指出,第三找第二一起抗衡第一,这是博弈论证明的,而且三国的故事就在那儿明摆着;但第一要和第三合作就得小心了,而找他们合作的第三企业现在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抢占第二的位子,进而威胁到自身,找它合作不仅打击不到第二,反而会培养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来。董事长这个决策纯粹是头脑发热,中了别人的圈套。
在力陈无效之后,该副总采取了置身事外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几个月来,双方联合真的如他事前预言的,一波三折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结果董事长和总经理都认为,目前的被动局面是该副总的消极态度直接造成的。
听完他诉冤,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名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在长平一战中坑杀赵国降卒40万的秦国大将白起。威风凛凛的权力遭遇我行我素的专家《史记-白起列传》载,长平之战白起歼灭赵军40多万,韩、赵恐慌,就派苏代带了很多钱游说秦相应侯范雎:“武安君白起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现在如果赵亡,秦王称霸,那么武安君必为三公,那么他的地位和权势就要超过您应侯了。”于是应侯说服秦王放弃了攻邯郸灭赵的计划。武安君听说后心里很恨范雎。
第二年秦国的五大夫王陵攻邯郸,战事不利,秦王想要白起代替王陵。白起建议说:“邯郸实未易攻也。而且诸侯救援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再三下令,白起始终不肯前往,后来干脆称病不出。
秦王派王陵攻打,最终损失很大也未能攻破邯郸。白起听说以后就对人说:“秦王不听我的计策,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一定要征调白起,白起干脆就推说自己病得很重,范雎亲自去请也没请动。于是被免为士伍,又过了三个月,秦军连打几次败仗,秦王恼怒命人遣送白起,不得留咸阳中。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商议:“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派使者赐剑,白起落了个自杀下场。
白起的死说明了在重大决策上和领导唱反调是很危险的事情。在攻打邯郸的问题上,白起的主张是有道理的。但是,之前攻打邯郸的计划因为秦王偏信范雎而搁浅,之后不适宜攻打邯郸的建议又因为秦王固执而不被采纳。
两次挫折让大军事家白起满怀不快,从装病到真病,受尽了委屈。其实,白起的遭遇在现代企业当中也是相当普遍的一个事实。在很多重大决策上,往往是作为专家的职业经理人说不动固执的老板,“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白起选择的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改变,结果在秦国吃了败仗以后,自己也被处死了。
联姻的逻辑
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班子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上下级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时会有两种情况:
一是上级既有权力又正确,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性与权威性是一致的。下属的固执无损领导威信,企业经营的发展也会顺利进行。
二是上级有权力下级有真理,这时科学性与权威性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服从了下属,事情也会顺利发展,而且领导会有一个虚心纳谏的美名。不过权力往往都是固执的。于是双方的对立也就产生了。这种情况下,比较难做的是下属。服从吧,已经看出是错的。不服从呢,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努力说服对方吧,又做不到。白起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自杀的。
历史一次一次向我们展示的事实就是这样的:
下属:领导你错了,该朝这边走!
上级:我没错,你跟我走!
下属:你就是错了,我不跟你走!
上级:真不走?
下属:真不走!
上级:好!来人,推出去斩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铁的事实,组织的运转从来都是由权力推动的。没有科学陪伴的权力依然威风凛凛;没有权威的科学则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备受摧残。所以,科学要在组织决策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善于和乐于与权威联姻。
联姻不是卖身,不是做奴隶做仆人惟命是从。联姻的策略核心是“组建家庭”,荣辱与共沉浮一体。任何美满而长久的婚姻当中,夫妻双方都会坚信两点,一是彼此有深厚感情,二是彼此是利益共同体。
所以,我和开头提到的那位副总说,你犯了三个错误:
一是没“求婚”,以专家自诩,认为自己手握真理,心理上有优势,等着对方醒悟来找你。这违背了管理的规律;
二是不“恋家”,始终没能让对方看到你对公司的热爱、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老板的情感认同与承诺;
三是不“顾家”,在公司利害攸关的问题上冷淡处之置身事外。即使你手中握着正确的意见,但由于你的行为不到位,对于公司的现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