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 Berger首次将“职业枯竭”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枯竭”是因过度密集的工作而对个人的需要有所忽略,以致于出现筋疲力尽的状态。“职业枯竭”不仅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影响,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1989年,国际知名专家Hobfoll提出的资源守恒理论,将“枯竭”定义为“工作所需的资源耗尽率高于补充率”。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我们所提到的工作所需的资源是指显在资源,并不是全部资源,并不包括人的潜能部分。事实上,工作需要付出资源,比如:你的知识、感情等,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人们会感到不安,以为每个人都有努力保护和获得资源的倾向。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为数众多的白领,高管和企业家们出现了频繁的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等亚健康状态,表现出疲惫不堪、烦躁易怒、心情沮丧、疑虑冲冲、挫折感强及悲观失望等职业枯竭症状。如果一个人每天清晨不愿走进办公室,逃避或排斥进入工作状态,无法面对将要开始的职业生活时,说明他开始进入职业枯竭的状态了。
职业枯竭可以表现在生理、情绪、行为、才智(创意)、希望、人际关系、激情(一种状态)等方面。这些因素就好比是蓄水池中的水,是人们立足职场的动力和源泉。
在上实际80年代初,曾经有一个铅字打字员,打字速度特别快,第一次和电脑比赛她就赢了。当时的电脑和软件都是笨的,这种胜利给了她一种错觉,就是不可能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她的工作!
几年后,由于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处理文字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铅字打字的速度她就被迫下岗了。这是因为她的内职业生涯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提高,造成了功能性失业,进入了职业枯竭状态。
如何看待职业枯竭?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讲,职业枯竭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职业危机的一种。从个人角度来讲,整个职业还在发展,社会需要这种职业,但是这个人本身已经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立足职场了。有些人很有能力,但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这和人的心理状态和观念有关。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平台期、瓶颈期、危机期的人,也属于职业枯竭的状态。究其本质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没有找到职业锚。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职业枯竭和没有就业能力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入错行就不是职业枯竭。通俗地讲,职业枯竭是指曾经在某个职业中干过一段时间,有过立足之地,甚至干得很好,并且以为自己现在的所学足以继续干下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环境了,即有职业但不能正常从事这个职业。
职业枯竭与内外职业生涯不能和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待遇、荣誉称号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相对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外职业生涯的因素获得太多或太少的时候,都可以导致职业枯竭的一些先兆出现,比如:迷茫、担心、自卑、恐惧、郁闷等等。当外职业生涯发展不足,内职业生涯发展过快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抱怨、不满、消极、冷漠、抵触、排斥、以自我为中心等先兆。
而职业枯竭多数是因为内职业生涯因素发展不足导致的一种身心疲倦状态。可以通过发展内职业生涯的各项因素,而最主要的前提是改变观念,以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通常由别人决定、给予、认可,也容易被别人否定、收回或剥夺。当它比内职业生涯超前较多时有压力,超前太多时有毁灭力;当它比内职业生涯滞后较多时很烦心,滞后太多时要变心,这些都是导致职业枯竭、离职的原因。内职业生涯主要靠自己的不断探索而获得,不随外职业生涯的获得而自动具备,也不由于外职业生涯的失去而丧失。因此,发展内职业生涯是避免出现这类现象的重要手段。
只要自己愿意,职业枯竭是可以预防的,可以挽救逆转和重生的。因为它不是从生理角度丧失职业能力,它丧失的是内职业生涯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心理和观念方面的问题。
如何应对职业枯竭?
第一,要做好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为避免职业枯竭建立职业生涯预警机制,职业生涯年检。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每年定期都会到医院进行体检。那么为了我们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必须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企业和员工共同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避免职业枯竭的重要保障。职业生涯开发是发现潜能、激发潜能、强化潜能的过程,它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测、定、学”。“测”是指潜能测评;“定”就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即为职业生涯发展定向、定位、定目标、定时间、定方法、定步骤;“学”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强化潜能,必须要终生学习,正所谓“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职业生涯管理是发挥潜能、评价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管理也要也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干、评、发”。“干”是指职业生涯实践;“评”是指职业生涯评价;“发”是指职业生涯发展,才能避免职业枯竭,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职业枯竭,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人力资本增值。
通过建立职业生涯的发展系统,全面透彻地了解自己,自己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要什么样的生活,承受压力的程度等等,避免职业枯竭问题的出现,从而实现人生目标!
第二,提高情绪智力。在职业枯竭状态中,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承认人的正常心理情绪反应,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对于他人来说,就是理解他人的情绪,接受他人的情绪,陪伴他人的情绪,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情绪的奴隶是被动接受,受其左右;情绪的主人能对各种情绪了解接受,利用享受。
第三,敢于突破自我极限。职业枯竭的出现很多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的“职业心理极限”所致。许多极限是受我们的观念影响而自我设定的,它们妨碍了我们的发展。一个人可以突破常规极限、运动极限,甚至突破死亡极限,在职场中,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突破职业心理极限。所谓的职业心理极限常常表现为情绪极限。我受不了这种气,受不了这种窝囊,受不了这种压力,受不了这种压力,受不了这种挑战,受不了就要逃避、退缩。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想:突破心理极限就是接受自己以前所不能接受的情绪,接受并掌控了,你就成长了,你的职业生涯就可能质跃发展,才可能真正避免职业枯竭。
在职业生涯中,不经历几次职业心理极限的突破,是难以成功的。精疲力竭、头痛欲裂都是要突破极限的一种体验。工作场合把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本身分开,是职业化素质的一种表现。
最后,努力寻找并确定那传说中的职业锚。在情感生涯中,找到爱是幸福的,在职业生涯中,找到职业锚是幸福的。一旦找到它,你就一定会摆脱职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