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训
证券投资不是靠直觉和运气取胜,在投资的世界里,是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博弈。某一两次的偏离导致的获利可以归结为投机取胜,但是这并不是长久的获利方法。价值是一支证券的灵魂,如果不能驾驭这神秘的灵魂,就很可能被证券背叛,遭到投资失败的打击。
资产配置,让投资结构合理化
资产如何配置,一直是投资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很多投资者不懂得如何协调各个投资结构,只是一味追求局部利润,他们为了局部利润,甚至吝啬思考投资结构的时间。亨利·福特说过:“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
很多投资者都无法守住自己获得的财富。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没法留住你赚到的钱,那么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而投资正是聪明人留住钱的方式。有许多书和教育类电视节目都在讲如何聪明地购买资产,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购置资产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最好的计划。从安全和宽裕、舒适这类投资计划的角度来说,去投资蓝筹股票和经营状况良好的共同基金无疑是稳妥而安全的。投资大师罗伯特说:“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所以,如果你想成为非常富有的投资者,你不能盲目听从那些电视节目或者财经杂志的建议,你就要面对这些问题:你愿意创造资产也就是自己创业呢?还是仅仅购置资产呢?你的资产打算如何配置?怎样才能使投资结构合理化?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这是投资界的一条铁律。但不少人认为,只有资产雄厚的人才需要进行配置。其实,资产配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并尽量获取最高收益。它主要是通过根据不同资产的类别进行配比,从而有效抵消风险,享受平均收益。哈佛精英们一致认为,到底应该怎样进行资产配置,还得看其所处的人生阶段,通常来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将资产进行分类。资产的分类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实物(固定)资产,比如说房产、艺术品等;第二种是金融资产,比如说股票、债券、基金等。在各类资产中,收益率与风险呈正相关性。以基金为例,股票型基金风格进取,预期收益高,但是风险也随之放大。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是稳健、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它的缺点是收益性略差。
第二步,依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进行资产分配。资产配置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生阶段资产配置不同。年龄、投资属性、市场状况是很重要的参照指标。比如,对于35~45岁的人来说,他们处在财富增长期,可以赚钱的机会就会多,但需要同时准备子女教育金、购房金、养老金等。此时,一般可按照固定资产占45%,股票、基金、信托类金融资产占30%,储蓄、银行理财、债券等占20%,保险占5%来配置资产。与此同时,还需要知道当时经济所处的时期,是经济衰退期、复苏期、成长期还是繁荣期,知道了这些,然后根据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投资方向也应有调整。
第冉,对投资成绩单进行定期审核。相对于低风险品种来说,投资时间是越早就越好,复利是其最大投资价值。而对于风险较大品种,则要考虑其介入的时间,介入的时间是最关键的。譬如基金投资,股市表现不好时,不妨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类或货币类基金,反之,又可以转换回来。对资产配置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更能够把握住投资机会,提高资产收益率。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是企业弥补负债、获得经济利益流入的载体。合理的资产配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将投资结构合理化,才能利用杠杆效应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实现在风险最小的条件下,收益最大。
哈佛商训
由马克维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我们知道,最优的资产组合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最大的收益的同时,风险最小。所以,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的时候,不仅要想着多多益善,而且要想办法让这些“鸡蛋”和睦共处,不碰坏任何一个鸡蛋,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采取最合理的放置方式,才能让你提着一篮子“鸡蛋”健步如飞,走向财富之门。
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
长久以来,哈佛商学院拥有“培养工商业巨头的商学院”这一盛樱哈佛商学院的安德·F.佩若德教授的资本市场和投资理念课程广受赞誉,他指出:“投资者持有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是由其思想、性格、阅历及学识所决定的。投资决策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
每个人的投资理念可能会大有不同,但无论你坚持什么样的投资理念,都应该做到主客观相符,知和行统一,并且遥持一种惯性,不要频繁更换。如果能保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良好心态的投资者,可以学巴菲特的稳健投资;如果想在险峰处领略无限风光,可以学索罗斯的激进投资。但是,投资者不能既学巴菲特又学索罗斯,二者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如果善于长线投资,就学习价值投资理念;如果善于短线操作,就学习投机哲学。总之,遥持一贯性,千万不能今天学做长线,明天又模仿短线,这样只能使自己左右摇摆,使自己的投资思维陷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
时下,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在股市中怎样取得最丰厚的收益,而其中最关键的当属选择什么样的股票进行投资。世界级的股票投资大师们的投资风格,或许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事实上,尽管各位投资大师的投资风格不同,但他们却都获得了长期的超额利润。这说明每种投资风格都有其成功的奥秘。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史蒂文·C.威尔莱特的观点,股票投资风格按所选择股票的价格波动类型来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类型:即增长型风格、价值型风格和势头型风格。
增长型投资风格的代表人物有传奇人物彼得·林奇、福斯特·弗里斯等世界级投资大师。这种投资风格的共同特点是:选择股票就像选择舞会皇后那样,一般要选择销售及收益增长势头强劲的公司(即高成长的绩优股票),但一般高成长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也较高,即存在一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其获利的机制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投资高手对公司的成长信息非常了解,甚至连公司的人员有略微的变化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这是其进一步看高一线的信心所在。另一方面,在市场有效的条件下,公司进一步利好的消息作为一种催化剂,在推高股价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成功地把握上述两个方面,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企业管理洞察能力和对风险的防御能力。
金融教父本杰明·葛兰姆、世界最富有的股票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和华尔街传奇人物米歇尔·布莱斯等人是价值型投资风格的典型代表大师。对于他们而言,选择股票并不像选择舞伴。企业的增长性怎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市场不充分有效的条件下,要筛选那些在市场困难时期股价下落、已被变化无常的市场遗忘并且股价低于或接近其账面价值的冷门股。在这些股票中找出那些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其未来会比多数人想象得要光明的股票。投资这类股票能够获利,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投资成本很低,因而处于“安全边界”以内,而一旦股价被重新发现,其股价必然会回归到其内在价值之上。多维基金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与增长型股票相比,虽然在资产的回报方面,价值型股票低于增长型股票,但如果从股票的投资回报方面来说,价值型股票的回报要高于增长型股票。然而,这类投资风格的投资者要想成功并非易事。它要求很高,它要求投资者既要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或知识,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找到“物美价廉”的股票。
著名的基金经理理查德·德利豪斯和罗伯物·吉莱姆是势头型投资风格的大师级代表。他们追逐的股票对象往往是那些具有上升趋势的股票(创新高的股票),而不去从基本面关注其业绩的好坏。从本质上讲,他们的投资思路就是跟势:一旦某些股票有上涨趋势,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买迸;但是一旦他们发现此势头将对他们造成损害的时候,他们就会迅速抛出。靠这种投资风格能够获利的机制在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运动中的物体在其他力量作用之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简单地说,到达新高的股票比出现新低的股票更值得买。吉莱姆的一项调查研究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某一股价创新高以后,继续创新高的可能性在90天内是70%,而创新低以后在90天内继续创新低的可能性是65%。所以,势头型投资风格经理们感兴趣的只是那些强势头的股票,但能否最终成功,还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娴熟的技术分析技巧和果断的性格。
从上述三种不同的投资风格及其获利机制可以看出,其中任何一种投资风格若运用得当,都可以长期获得丰厚的收益。但不同的投资风格对投资者的条件要求和要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史蒂文·C.威尔莱特教授认为,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偏好,选择一种投资理念作为自己的投资圣经,指导今后的投资决策。
哈佛商训
能否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能否根据各种投资风格所要求的条件与自己相对照或做调整,从而建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事实上,投资之道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能够适应市场行情发展、能够适应自身条件的投资理念就是正确的,很多投资者正是因为坚持这种适应市场和自身条件的价值投资理念而取得了成功。
确认并优先考虑你的目标
时间管理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确认你的目标,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优先考虑你的目标。你的目标就是你在这个阶段要达成的一个结果,一种状态。它最好是可以量化的,哈佛有一个**ART原则来判定目标的合理性。
**ART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提出:1.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绩效指标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制定目标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你能同时提高绩效能力。目标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各种不同长度的目标,都可以引领着你走向时间管理的最佳状态。效率的达成与衡量方式,就是看结果的反馈与你预定的目标偏离的程度是多少、所耗费的机会成本有多大、时间成本有多少,借此来评定你这段时期的工作成绩。
职场上,很多人只想着保住饭碗,对于业绩的争取、各种好的待遇的争取,他们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像别人一样,获得提升,得到赏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一辈子庸庸碌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智商太低,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要改变自己状况的想法,甚至看到成功者,想要与之匹敌的想法都不敢有。
首先,人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远大的长期目标,为自己提供精神动力和愿景。如“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个从小有远大目标的人,他从小就希望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于是从事股市研究和运作。许多卓越的成功者都喜欢为自己找一个成功的愿景,一个长期的目标,因为他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标的作用是强大的。因为它时刻提醒你,你的目标就在前头,你要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就必须不断进取,直至那一刻,你取下胜利之旗欢呼雀跃,所有的辛酸劳累都过去了,你得到你梦寐的一切。
一个进取的人,在工作过程必定会为自己定下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
推销大王乔·坎多尔弗,保险业推销员,世界第一号代理商,他曾连续10年每年的推销额没少于8亿美元,1976年,他的推销额创纪录地达到10亿美元。在美国,推销商年推销额超过百万美元者就会获得殊荣,而乔一个人的年推销额就超过了绝大多剩险公司的年销售总额。他的名言是:“没有小的成功,就不会有大的成功。不善于从小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心,也不会有大的成功。”
乔·坎多尔弗非常了解推销的艺术。他指出,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富有而成功的推销商,只有那些认真工作的推销员才具备这种条迹乔的成功经验对每一位想有所作为的推销员来说都是有益的,那就是他总是首先确认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他可以避免时间浪费,避免把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天只有24小时,如何分配时间,怎样令自己更有效、更多地推销出去产品,是他最得意的地方。
在时间管理大师塞韦特对于时间管理的观点中,他首先强调的便是目标的确立。目标的确立既然那么重要,管理者应如何确立良好的目标呢?下面是几个值得参考的原则:
首先,目标必须是你自己的。就任何一种目标而言,当你所参与的成分越高,则你对它的实现所赋予的承诺将越大。假定目标是由你自己所制定的,则你本身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原动力。
其次,目标一定要和实际相符。事实上,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那种不能够让追求者轻易就完成的目标。这就是说,目标本身必须具有很大的难度,以及具有被完成的可能性。在你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使它们成为你所愿意追求的与你所能够追求的对象。一般说来,目标订得越高,其挑战性将越大。
第三,目标必须可量化。含糊笼统的目标极难作为行动的指南。例如某单位主管因有感于该单位员工流动率过高,于是立下决心予以避免。倘若他将目标定为“降低本单位的员工流失率”,则该目标肯定难以作为行动的指南,因为他没有具体指出流动率应降低多少。但若该目标被改为“在一年内将员工流动率由65%减至20%”,则上述缺点将不复存在。
第四,目标一定要限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任何一种目标都必须指明完成的期限。不指明目标的完成期限,则人们很容易采取拖延的态度,而使目标的实现遥遥无期。
关于成功的最佳定义之一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这个定义适用于任何人,不管他的人生焦点是什么。要想获得成功,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缺少了做事的方向,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哈佛商训
确认你的目标,开始着手你的工作的同时,不要忘记考虑你所确立的目标。目标的确认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要自己主动问自己:我的目标在哪里?我决定达到什么效果?我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哪些?还有,记住,你的每一个目标都是通向你远大目标的基础。
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
富豪们从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小事情上,因为小事使他们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我们一般人很容易有手头上的事先解决的心理。其实,即使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也并非一定最重要。我们若能站在高处重新审视全部的工作,不但能清楚地找出工作的主要目标,以往许多耗时的工作安排,也能重新有一个不同的评判。人往往灌注全部精力去做自己感觉有趣的事物,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项。若我们能预先做好工作清单,必有助于矫正这种不易察觉的倾向。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旦知道了自己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那些无谓的小问题上,或丝毫无助于提高他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上时,他便会采取措施删去这些安排。人们只有在看到一份详细记录他的日程的材料后,才会认识到许多工作本可由比他级别较低的人去做,或者根本不需要做,因为他所做的工作并不是与他的薪金相称的。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不能将心力都放在一些小问题上。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手头的工作杂乱无章,没有任何的头绪。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熟练洞悉事物本质。人与人之间的贤愚差异并非在于头脑,而是在于是否具有洞悉事情轻重缓急及重要性的能力。你也许听过“20/80法则”。这法则是说,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所付出的20%。如此说来,对所有实际的目标,这法则极为有用,它能帮助我们抓住工作与生活的重点,找到真正重要的事物,同时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事物。
我们在处理并解决问题时,应多想些重要的事。我们不应被那些不重要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所淹没,而应该集中精力于大事上。对于目标的实现而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应该做的事”,无疑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成功之路。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可让重要的事被细枝末节所左右。”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能产生80%绩效的20%付出。这需要你判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需要有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
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工作内容分为重点项目和非重点项目,就好像在学校的时候把课程分呜修课和选修课一样。那些重点是值得你花大力气考虑和投入时间的地方,但是如果每个地方都被你打上重点符号,那你的时间管理也是失败的。著名时间管理大师赛托斯说:“重点是你的重心需要偏移的地方,重点是你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你的工作日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基调,它应该如同一首跌宕起伏的旋律,有**的紧迫感,也有平淡中的闲适感。”
划分重点项目需要克服的障碍有三:
一是没弄清楚划分重点的原则。有的决策者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还没有摸透,对强弱项还区分不清,没有预测准,就草率拍板,瞎指挥。二是名利思想在作怪。有些领导想翼现自己的能力,急于在某个时机完成某些工作,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上级的注意;有的费心思搞“门面工程”,有力争项项出彩的“大满贯”的心态。三是一些上级部门在给下级部署工作时,相互协调不够,结果造成政出多门;而基层单位对上级要求又是不分主次,只要是领导的指示就认为一切都是重点;还有些单位领导明知重点多了不行,对上级要求也要曲意迎合,硬着头皮做。
工作时缺乏全局观念,也是造成“重点”过多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善谋全局,应该是领导干部抓工作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高明的领导应当像一名优秀的钢琴师,在按“曲谱”弹琴时,该重的地方要重,该轻的地方则轻,这样才能演奏出和谐流畅的乐曲。工作中抓重点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对工作了然于心,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按,哪些地方需要轻按。这就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工夫,因为不调查就无法确定事情的重要与否。因为即使你知道哪些地方是重点,但不去认真落实,那一切也是白费力。
哈佛商训
你需要理解重点的意义,把握划出事物重点的诀窍,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你的压力区,试着分清哪些事情是真正的关键所在,然后投入主要精力和时间,尽量做到完美。记住,不要试图把每一件事情都当重大项目来完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误了大事,事倍功半。
给事物分类,分出轻重缓急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时间太紧,觉得手头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总是手忙脚乱不知道先做什么?这时的你该怎么办呢?请尝试一下把课桌收拾整齐,把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放到桌面上,琐碎的小事先暂且搁置到抽屉里,再试试现在的感觉,一定感到轻松了很多吧。
西北铁路公司总裁罗兰·威廉斯说过:“那些桌上老是堆满东西的人会发现:如果把你的桌上清理干净,只保留与手头工作有关的东西,这样会使你的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而且不会出错。我把这一点称为好管家,这也是迈向高效率的第一步。”罗兰·威廉斯每天都要面对一张摆满回复信饥报告、备忘录的办公桌,他时刻感到紧张、忙乱、烦恼。更糟的是,他总是觉得时间太紧,感到疲倦,长此以往甚至还怀疑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后来一个朋友教给他料理家务的方法,就是把那些次等重要的东西全部收拾起来,优先处理最重要的文件,这样才解决了罗兰·威廉斯的困境。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对着满满的一桌资料,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心里总是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却没有一个做事的思路?那你也一定从中感受到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多么重要。那就猾行动起来吧,向不良的工作习惯告别。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这就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道理。
豪威尔曾经是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在他刚开始当董事的时候,开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董事们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然而达成的决议却很少,结果,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后来,豪威尔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作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这样所得到的决议也许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研究,也许有所作为,也许没有,可是无论如何,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之前,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达成某种决议,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从那以后,董事们再也不必带着一大堆报表回家了,大家也不会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了。
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是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同时,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还能让人有成就感,避免工作的延迟和拖拉带来的紧张感和挫败感。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这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对许多人来说,这句话不幸而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对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队,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这其实是大没然。
哈佛大学的时间管理专家C.尼尔·斯特莱特说:“利用好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无目的地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我们就会一事无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在于怎样分配时间。人们往往认为,这里几分钟,那里几分钟没什么用,但是它们的作用可大了。 这种差别常常是很微妙的,常常要垢十年才看得出来。但有时这差别又很明显,为了取得最佳结果,我们常常要依据轻重缓急行事。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就是个例子。
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人也试图改进他的装置。两个人同时取得突破。但贝尔在专利局赢了∪格雷早了两个钟头。当然,这两个人当时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为这120分钟而一举成名。
你最宝贵的财产是每天的24小时,然而,你有没有制定出一套能最充分利用这24小时的战略?许多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工作填得满满的,他们就会很高兴。而成功人士是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对待时间的,因为他们知道,必须用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未完待续)
下集请看:哈佛商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