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早报》报道 在广袤的祖国西部,活跃着200多万浙商的身影,伴随着开发西部的号角,十年来他们在这片沃土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2010年5月,当我们的记者踏上四川和重庆这两个我国西部重要的省市时,我们被他们的财富故事深深吸引,也为一句句豪言壮语热血沸腾。
在近十天的走访中,我们一直试图在找寻这样的答案:浙商从这片土地上获得了什么,又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什么。从娃哈哈在重庆涪陵兼并三家特困企业,到义乌人在成都建立规模空前的成都国际商贸城,浙商已然成为西部大开发中最重要民间力量。他们给西部带来的不仅仅有资金,还有市场经济的经验、就业岗位,以及在当地掀起的市场经济鲶鱼效应。
“用毕生精力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就像西山科技董事长郭毅军说的,浙商在中国西部曾经、正在、还将继续这项伟大的事业。
生物工程业
郭毅军
用毕生精力 打造一个伟大企业
今年45岁的西山科技董事长郭毅军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却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这部分是因为他在重庆读的大学,在重庆读的研究生博士,又在重庆创业,虽然中途有过短暂去广州工作的经历,但很快又回到重庆延续梦想。
2000年5月30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多年的郭毅军决定创办一家生物医学工程的高科技企业。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大胆的想法,因为外科手术动力装置除了国际上有几家大公司在做以外,国内的相关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郭毅军租了一个500多平米的场地开始创业,主攻外科手术动力装置设备。为了创业,他曾经三次抵押过房子,让老婆整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也曾经借过高利贷,好几次差点因为还不出借款面临关门的窘境。惨淡经营多年后,当初的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只有他痴心不改一直坚持了下来。
经过10年的能量蓄积,郭毅军终于迎来了爆发。今年一年已经卖出600多台设备,相当于前十年公司卖出的设备总和。
在这个新生而略显混乱的行业里,郭毅军的西山科技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领军企业。然而,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各家公司生产的产品差异化太大,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埋下隐患。这个时候,作为领军企业的西山科技决定挺身而出,“如果要说社会责任,那么这就是西山科技肩负的最大的社会责任,也是西山科技存在的价值。”郭毅军说。
“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一个领军企业的责任是规范市场,制定规则,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担负责任。”郭毅军的话语中,展现出一个行业领军人物的魅力,他主导制定了外科手术动力装置的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的认定,为中国外科手术动力装置行业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郭毅军给自己下个十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曾经默默无闻的西山科技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上市计划已经提上日程,“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员工们的期待。”郭毅军说,他准备让员工参股,一旦上市,这些跟着他打拼多年的员工将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其实,财富不管是划在谁的名下,都是社会的,作为一名企业家,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是最明智的选择。”郭毅军说,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走得更远。
商贸流通业
朱文荣
重庆五大商圈中浙商占八成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相信这样的事实:在重庆商业心脏地带解放碑,几乎一半以上的商业旺铺都被浙江人占领了,朝天门交易区的服装行业与几家大型灯具市场有七成以上的店铺掌握在浙江人的手中,而在主城五大商圈里,外来经营户有80%来自浙江。
从市场大省走出来的浙商,商贸是他们最拿手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变化忠实记录了浙商的变革历程,也最能说明浙商的境界。显然,新锐浙商们打造的新市场已经远远不同于摆摊时代的老市场。他们有的以规模取胜、有的以专业取胜、有的以高端取胜,总之,他们都在与当地的对接中找到出路,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义乌伊厦集团在成都有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市场开发项目叫成都国际商贸城,这个总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的大市场是成都市乃至整个四川省的扶持重点。
记者在4月23日赶到商贸城时,恰逢商贸城对外招商,由四川省浙江商会组织的100多名在川浙商结团前去考察,市场起步之高、规模之大让浙商们赞不绝口。已经先期开业的中药材市场里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可以说是一炮走红。
商贸城董事、义乌人朱文荣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商贸物流行业,对市场的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
“远在郊区的商贸城如此引人注目并不是炒作的结果,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商业前景的。成都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消费能力和辐射能力都比较强,但成都缺少一个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市场。”朱文荣说,成都的空白就是浙商的机会。
商贸城的成功就是因为抓住了成都城市改造、老市场搬迁的机遇。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城里原有的市场普遍存在消防隐患,扰民以及治安问题,而且越来越尖锐,市场辐射能力偏弱,对产业的带动力不强,升级换代已经是箭在弦上。老市场搬迁对成都是个机遇,对伊厦集团同样是个机遇,双方的合作意向就在这种利益的交汇碰撞中顺利达成。
对成都而言,这是个一举多得的项目,既改造了老市场,又带动了城市新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于是一个投资80个亿的项目在四川省省长的牵头下落户成都。
“商贸城一旦建立,将带动数十万人的就业。”朱文荣说,这就如同在中西部地区复制了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其发展潜力可想而知。
“把企业的投资和当地的民生需求嫁接在一起。”这样的投资不但老百姓欢迎、当地政府欢迎,企业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帮助当地改造老市场,引入浙商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这成了浙商投资四川重庆商贸业的不二选择。
“传统市场也许还有生命周期,但不会长久。浙商迫切需要推广先进的市场模式。”重庆万意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岩荣是个典型的乐清商人,由他和几个合伙人投资的重庆万意装钸城刚开业不久,但已初具规模。“向高档化专业化发展也是一条路。”陈岩荣就准备将自己的万意装饰城打造成为重庆最高档的软装业商城,这也是重庆目前的市场空白点。
而同样是做装饰市场的丽水缙云商人陈一新则有另外打算,他和几个老乡在重庆核心商圈的渝中区租下了一幢营业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大楼,记者去采访时,大楼还在装修,但所有的铺面已经预定一空,商家们都在装修,准备营业。陈一新的设想是在城市的中心开设商场,而在城市的郊区设立物流区,将展示与物流分开。但都统一管理,为商户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
发展是对当地最大的回报
企业的价值在于创造财富,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一个企业的成长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民生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科华控股就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成长起来的典型。
军人出身的董事长赵宝忠一直保持着军人的风采,务实果敢坚毅。28年前,赵宝忠从家乡浙江兰溪去福建当兵,两年后退伍回到老家的村办水泥厂打工,原本梦想开车,那时开车好风光,可是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他意外地做了烧炉工,烧石灰的挑柴工,特种水泥的晒石工,酱油厂的搬运工,炸药洞库的挖土工。但毕竟读过高中,又有部队的经历,他很快改当了司机,运水泥。
是块金子他总会发光,接下来他的人生一路做着加法、乘法,从办公室主任到副厂长,再从技改主任到厂长……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6年10月。“因为改制,老板把厂子买断,我们没饭吃了。”老赵说,“当然可以继续给老板打工,但40多个兄弟愿意辞职,跟我干,于是大家凑了400万元另起炉灶,就这么,后来的10年中,从浙江折腾到江西,再折腾到重庆,三地企业资产从400万元发展到12个亿,水泥总产量800万吨,年销售额15亿。”
“我们企业一年光上缴的税金就达到2亿多元,安排就业人口2000多人,这也许是对生育养育科华的重庆最大的回报了。”赵宝忠说。
与赵宝忠一样,有很多浙商来到四川重庆,从此就扎根在当地。在当地发展状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
四川琪乐集团公司董事长叶其乐的家乡温州萧江镇盛产塑料编织袋,被誉为“中国编织城”,家家都在经营这项生意业务。叶其乐不到20岁时就开始在这一行业里摸爬滚打,开始了他的艰难创业之路。
1993年,叶其乐27岁,来到九寨沟旅游观光,顺便考查一下四川有无发展机遇。这次既当游客又当推销员;于是造访了四川隆生集团,推销他的饲料包装袋。很顺利就拿到第一个订单。这次近于神奇的销售,使他对四川市场刮目相看。依靠对这一行业的了解,他通过调查研究,看到了四川是个包装袋消费大省,商机无限。
在朋友的推荐下,叶其乐来到新津县准备投资,当时的副县长朱建生,财办主任骆子光满腔热情地接待了他。谈判从下午5点开始,7点结束。晚饭一吃,马上签合同,10点,双方签约。骆子光态度真诚:“你放心,到了新津你就变成新津人了。说到做到,我们要对你负责!到时候,大家‘一齐乐’。在新津话里,‘一齐乐’正好和他的名字谐音,叶其乐听得笑了。
4年以后,当初小小的包装公司已发展成为人员达300余人,园织机61台。生产能力从生产500万条编织袋增加到3000多万条,产值达2000多万元。其后的2000年,叶先生果断决定,斥资3000万元,组建四川琪乐塑业有限公司。
迄今为止,集团公司有四川琪乐塑业有限公司、四川琪乐印务有限公司、四川琪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等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成为新津民企中的一颗明珠。
后十年浙商拼什么
——重庆市原社科院院长俞荣根解读在渝浙商新动力
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俞荣根。从最早的渝浙经济促进会到目前的浙江商会,他一直保持着对浙商的密切关注。而曾经是重庆社科院院长的他,对重庆的本土特色也有很深刻的研究,我们的专访就从浙商开始聊起。
什么吸引了浙商来到这里
记者(以下简称记):重庆的浙江人超过了20万,上规模的企业家超过2000家,目前还有全国各地的浙商陆续来重庆投资。是什么吸引这么多的浙商选择来重庆发展?
俞荣根(以下简称俞):当然是因为重庆的直辖机遇,以及三峡库区机遇和西部开发机遇,三大机遇集中在一起,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改造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另外,浙江人的商业头脑和抓机遇的能力让他们在重庆发展得很好。
从本土文化上讲,重庆人比较好打交道。重庆人比较爽快、容易交朋友,另外重庆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重庆有一大部分人是明末清初移民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抗战时候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三峡建设时移民过来的。移民经济改变了重庆的文化,改善了本地人对外地人的看法。特别是重庆100多年开埠的历史,消费能力也不错,解放碑等商业中心晚上十一二点外面的人还很多,这也为重庆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记:目前重庆浙商整体上的发展状况如何?
俞:重庆浙商总体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发展思路还是发展势头,以及和当地经济的有效衔接,浙商都做得很好。很多浙商以前都是租地经营,现在则是把市场买下来搞经营,如储建根(建邦长盛集团董事长,有重庆家居教父之称)刚刚买下一个很大的市场,有5万多平方米。他本身以前就是做灯饰的,做得非常好,现在更是超常规发展,文化程度也很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浙商的一个优秀代表。
很多大企业到重庆发展,比如华立,最初过来就兼并了几个药厂,甚至控股了房地产公司,发展思路都很明确。郭向东(广厦重庆一建董事长、重庆浙江商会会长)过来就直接和重庆一建合作发展,打响了广厦的牌子。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发展。还有一批浙商,特别是温州商人,大多是一个人闯天下的,发展得也特别好,如卖眼镜的叶定坎(重庆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等。
记: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上海,21世纪看重庆,都说未来10年是重庆发展的黄金时代,浙商在这里可以发挥多大作用?
俞:重庆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路桥建设,浙商有大量的机会。重庆市民的生活条件与东南沿海大概还有三五年的差距,目前浙商在建材和家装市场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一些浙商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展。
虽然现在浙商已进入了很多行业,但产业结构还比较落后,重庆正在打造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基地,但里面好像没有浙商的影子。此外浙商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做得不多,好像我听说的基本都是做广告公司之类的。浙商在高科技产业和前沿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前浙商是船小好掉头,但也经不起大风大浪,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要做大做强才可以。重庆物流市场潜力很大,但现在浙商中却没有大的物流企业参与。小商品市场倒建了不少,但有点恶性竞争的味道,浙商的重复投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浙商能不能超越过去?
记:浙商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发展?
俞:浙商大多是从农村出来的。对经济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能力强不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提升水平能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对浙商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浙商能不能超越过去,成为一个既有社会意识,又有时代精神的商业团体,还需要继续努力。
浙商要进步,要在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就是要有世界眼光,能够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比如低碳经济、高科技的发展,浙商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浙商在房地产业投资比较多,但如何做大做强,怎么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做得还不够好。浙商应该起到示范作用,向高端发展,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其次就是文化修养。最后一个就是凝聚力的问题。以前浙商都是抱团发展,互相帮助,但做大以后就难说了。目前重庆就出现了多个浙江商会,除了重庆市浙江商会外,还有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商会,还有温州商会等等,浙商做大以后的凝聚力不够强,因此要更好发展,就不能搞诸侯经济,更不能沉湎于家族管理。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 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将在宁波舟山港开启首航,长度超过航母 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6日,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24116标准集装箱的“地中海泰萨”轮靠泊宁波舟…[详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 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李彦庆秘书长一行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并召开绿色修船转型发展座谈会。中国船协…[详细]
2021浙江就业援藏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顺利举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关于就业援藏的部署要求,鼓励和支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来浙就业创业,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浙江…[详细]
李克强考察宁波人才市场,最关心的是灵活就业 李克强5月24日下午考察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现场问得最多的是灵活就业。在一家信息公司摊位,他问一位应聘兼职网约送餐员的小伙子…[详细]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