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报告
2008-04-20 00:20:00 来源:人才网信息中心 作者: 浏览46次
同志们:
这次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是在天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三 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 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市委八届七 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总结 2004 年工作,部署 2005 年重点 任务。下面我代表天津市气象局作工作报告,请同志们审议。
一、 2004 年工作的回顾
2004年是天津气象事业各项工作全面迈进、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在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委、市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气象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和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天津“三步走”战略 和五大战略举措积极开展工作,扎实苦干,在气象服务、拓展领域、人才队伍和科研体系建设、依 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自我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为 快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一)业务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取得突破
2004年我市天气气候起伏变化明显: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盛夏 气温明显偏低,阴雨 日和 强对流天气多、雷电灾害偏重;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干旱、暴雨、 大风、大雾、冰雹、风暴潮等多种灾害均有发生,其中有的灾害接近或突破了历史极值。
一年来, 全市各级气象部门以做好气象服务为根本,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 认真贯彻市领导 提出的“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的要求, 严密监视天气和气候变化, 努力提高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准确率,对全年出现的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均做出了基本准确的预报, 开展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汛期降水趋势预测基本正确,全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达到了最近几年 较高水平;重大灾害性天气和区域性暴雨无漏报,整个汛期中雨以上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了 70 %,特别是 单站暴雨预报取得突破,达到满分 。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各项质量均达到或超 过了中国气象局的考核指标,预测 预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重点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努力做到主动、及时和准确。7月份北京、上海发生重 大气象灾害后,我们迅速落实中国气象局和市领导的指示,特别加强了对城区暴雨的监测与服务, 在7月23日强雷雨大风天气、8月12日全市暴雨等十余次灾害天气过程中,发挥了预报和监测的重要 作用;在关系到全市的引黄济津工程中,我们及时提供了《本市及潘家口库区七下八上出现持续性 大范围强降水可能性不大》的阶段性预报意见,为盛汛期做出“引黄济津”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 据;在为大白菜播种期服务中,由于预报准确,有关部门及时做出推迟播种的决策,为保障冬季蔬 菜供应做出了贡献 ; 9月14日,“海马”台风登陆后引发了年内最强的一次降水,气象部门提前发 出《重要天气报告》和风暴潮*,并首次发布了“北部蓟县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准确预报 和及时服务使这次重大灾害基本没有造成损失 。塘沽、 津南、宝坻、东丽、蓟县等区气象局也分 别针对当地灾害防御、水库蓄水、病虫害防治等开展服务,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准 确的预报和出色服务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 孙海麟副市长在市气象局检查工作时指出:市气象部门 为全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城市生态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府满意、各级领导 满意、大多数老百姓满意。对气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
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得到全方位加强。全年共发布各种气候预测、气候监测和 评价、《重要天气报告》和各类预报信息360期次,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往年。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 首次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了让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获知灾害信息,在全国省级气象部 门首家开通气象信息直播节目;与广播电台合作,实现了 随时插播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 。蓟 县气象局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 30 期“农家田园”专题节目,北辰、宁河气象局增加了“气象网 站”等服务内容,为“三农”服务增添了新的手段。
气象情报和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得到极大加强。全年上报《气象情报、灾情报告和图片、雨情公报 及增刊超过290期。决策服务中心、静海、武清、大港等局及时报送的十余条信息被中国气象局、市 委、市政府转发刊登。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我局灾情报告及时率为全国最高之一。
基础业务质量再创新佳绩,较去年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气报表资料的信息化 处理;完成了天津气象站、塘沽气象站50年降水资料数字化处理;信息化资料连续第20年及时上报 无差错,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审核通过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10 个,150班1 个;农气测报百班无错 情5个,两名同志达到了国家 250 班优秀测报员标准。
认真落实全国第二次人影工作会议精神,人影工作受到市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对人影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孙海麟副市长多次到气象局调研或听取汇 报,亲自研究部署。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组建 了由市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协调小组。市农委、市财政局和我局 三家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方案并落实 800 多万元经费,为我市人影 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全年开展防雹 16 个作业日、300余站次,实现了防区内无雹灾;开 展火箭、高炮 人工增雨 28 个作业日 ;开展飞机增雨作业 5 架次,累计增加降水近3亿立方米, 为缓解城市缺水和农业旱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实施“三大战略”取得了明显进展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和领会《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工作。除派人 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外,还多次邀请中国局领导、职能司领导和参与研究的专家作报告;积极向市领 导和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宣讲这一重要成果,组织了各个层次的深入学习。加快应用研 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市局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封闭研究撰写、初步 形成了天津气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三项任务、六项工 程、四个中心 ” 的发展思路。相关成果已经被纳入《天津市城市建设规划》、《天津市科技发展 中长期规划》和《天津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
实施拓展领域战略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跨部门合作, 在全国率先 与水利部门合作,承担了 海河水利委员会 海河流域防汛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 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合作,启动和发布了 蓟县山区地质气象灾害预警; 与市海洋局合作建立会商机制,联合发布风暴潮预报; 与市防汛抗 旱指挥部和水利局合作,对我市旱涝开展实时监测; 与天津市测绘院等五家单位联合 共建 GPS 探测网,为优化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开展多学科交叉科研工作提供基础;配合市 发改委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开展了天津市风能资源评价工作;加强遥感技术在资源动态监测及灾害 评估中的应用,开发了多种 遥感监测图象产品;围绕海河 综合治理开发,开展了海河两岸规划的 气候评价相关服务。塘沽、汉沽气象局分别针对风暴潮和风力发电项目开展了有效的服务。
加快“科技兴气象”战略步伐,在科研体制、创新机制和管理方面施行新的举措。调整了农气中 心业务,促进了科研与业务的结合。 重新修订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与业务 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作为明确目标提出;加大科研投入, 重点扶持全局性前沿性研究项目、应用 前景广阔的研究项目和业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项目,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实效;重新制定了《天津市 气象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贡献、科技开发、青年科技、科技论文等奖项 ,有力促进了 科研业务人员参与科技开发的积极性。高水平科技文章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入选EI检索文章和核心 学术刊物的文章分别达到4篇和12篇。
继续加强局校和部门合作,优势互补,提升气象科技含量。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合共建的“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开放实验室”, 启动了《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评估体系研 究》和《城市大气能见度中雾的研究》两个项目; 与南开大学科学计算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 值预报创新基地合作,利用“南开之星”高性能计算机,开展中尺度数值预报研究和天津地区精细 化天气预报研究,得到了市科委和市信息办的支持并在市科委立项;与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深入开展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系统研究》,增加了针对山地、河网发达城市特点的研究内容;与北京大学合 作,利用铁塔资料开展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分布研究。此外,与气科院开展的城市大气环境及灾害 性天气研究、与天津农科院、农业局进行的农业信息化研究、与环保局合作开展的空气质量中期预 报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开展“科学技术论坛”系列活动 ,先后邀请十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局讲学。同时选派骨干 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与先进省市、周边省市气象部门的科技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对 内对外科技交流,极大开阔了科研人员的眼界和视野。年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 项;在研重点科研项目共10项 ,其中科技部2项、中国气象局4项、天津市科委4项。新立科研项目 2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全年课题经费达到了205万元。继续开展了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气象交流 活动,与韩国大田地方气象厅的气象科技交流进一步深入。
推进人才强局战略取得可喜进展。有2名同志被评为正研级高工;新增加博士2名、硕士4名;选 送攻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目前我局在读的博士、硕士总数达到17人;选派中青年科 技骨干出国学习3人;派往中国气象局访问学者3人。 创新人才机制,聘任了四位分别在各自学术领 域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内外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带动我局科技人员研究水平 的提升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各类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外语能力等培 训; 年内共有333人次参加了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举办的各类培训。12 个区县气象局也纷纷开展 业务岗位培训或者在职学历教育,大港局出资支持2人攻读本科学历,武清局职工大专以上学历已经 超过了70% 。全局上下,一股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气和科研学术氛围正在形成。
加强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坚持干部考察和任用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干部交流工作。调整交流干部 19 人,处级单位主要领导交流面达到 70% 。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继续加快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在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和技术构成上,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 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了大屏幕显示系统和 5 个区县可视会商等现代化 建设项目。在建设中注重对业务开发应用,促进业务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全年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立项22个,总投资312余万元。相继完成了铁塔站改造、沙尘暴观测场 地工程建设、气象台路自动站搬迁等3个基本探测业务项目;实施了NOTES 网系统延伸、全国气象 站网管理系统天津站建设、市局微机服务器建设、铁塔梯度观测历史资料整理和资料管理系统开 发等8项信息网络系统项目建设;开展了天气预报综合业务系统研究、海河流域夏季气候监测与预测 系统、蓟县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专业气象服务国际互联网实时发布系统、天津市蔬菜 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开发等11个项目的立项研制工作 。完成了新型风洞检定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投入了 使用;建成了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VB-S),实现了 EOS/MODIS 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的实时接收; 加强网络维护与管理。为我市进一步拓展业务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
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效益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通过加强培训和交流,雷达产品开发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在应用上打破“围墙”,向社会延伸,初步实现了从简单应用向数字化产品综合应用、从 只由预报人员中使用向区县气象局服务人员使用、从只在气象部门内部应用向气象行业和社会防灾 部门应用的三个转变。8月份,天津新一代雷达顺利通过了中国气象局业务验收,在全国气象部门 雷达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好评。
(四) 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力推动《天津市气象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执法组织机构建设。认真学习、宣传和贯 彻《天津市气象条例》,与市人大、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制定下发《关于学习、宣传 和贯彻实施〈天津市气象条例〉的意见》。 12 个区县气象局都在当地人大、政府支持下开展了各 种宣传活动。加大对气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气象工作的对社会管理职能得到新的加强。
以《行政许可法》颁布和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天津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 办法》升格为政府规章并已获得立项;有 11 项被市政府列为行政审批项目,其中七项获准进驻市 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截至年底,气象审批服务窗口累计受理审批58件,办结51件,现场审批率达到 100 %。气象窗口热情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用户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3 个月内接到了 4 面表 扬锦旗。此外,塘沽、北辰、武清、东丽、大港气象行政审批工作也分别进驻当地行政许可服务大 厅。
防雷管理工作日益深化。及时组织召开了“天津市防雷减灾工作研讨会”,会同市安监局、消防 局开展了对全市各有关单位防雷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资质年检、防雷产品备案工作得到加 强。武清局防雷验收工作被纳入区建筑质量管理备案中,蓟县局联合安监和消防部门,以县政府文 件形式下发《关于开展防雷装置专项检查工作意见》,有力促进了当地的防雷减灾工作。天津市防 雷技术中心甲级资质再次获得中国气象局批准。利用安全生产月组织防雷和施放气球安全宣传,受 到市安委会通报表扬;下半年再次组织了市内六区为期两个月的防雷巡回宣传活动,产生了广泛的 社会影响。
建立和完善社会投诉制度,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较好解决了各类社会投诉与诉讼案件;完善电子 政务建设、防雷政务网,审批施放气球网等一批办公项目,得到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支持。
(五)以改革为动力,科技服务领域得到新的拓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将原局属实体资源进行重新整 合,成立“三大”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拓展气象信息服务、防雷科技服务领域,挖掘房地产资 源潜力;完成 121 改号工作,建立了网通小灵通、联通、移动手机短信平台,为气象信息服务拓 展打下基础;防雷装置阶段检测得到进一步落实,防雷装置年度检测覆盖率在去年基础上提高 20%,社会效益日益显著。环境评价工作采用联合方式和新的运行机制,在项目和效益上得到较快 发展。通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了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全市气象科技 服务与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269 %。防雷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完成了上交任务,为补充事业经费 不足和提高职工收入做出了贡献。区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33.14 %。塘沽、武清继续保持 良好发展势头,西青、津南、大港、宝坻等局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以综合预算为重点的财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明确了财务综合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统筹收 支;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性资金支出行为;顺利实施了*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完成了房地产等 国有资产全面清理、汇总和上报。改革收入分配办法,制定下发了《天津市气象局机关、事业单位 分配方案》,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严格按照政策,妥善解决了劳 动服务公司历史遗留问题。
后勤服务改革日趋深化。组建物业管理中心,健全后勤保障和物业管理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工 作效率大大提高。完成久拖未决的环湖大厦产权*工作;实施了局院改造、绿化和灯光建设;办 理了集中供热网项目和部分职工宿舍楼供热改造;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医保并组织体检工作;顺利完 成了业务大楼消防验收和质量验收;建立了设施比较完备的青年职工公寓。
(六)精神文明创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贯 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着力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局员干部职工头脑。多 次深入开展专题学习, 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天津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学习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等主题展开深入学习研讨和专题辅导。
积极推进气象文化建设,提出《气象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以建国55周年和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为契机,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举办歌咏大会、书画摄 影展、各类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气象文化氛围建设。
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局党组印发了《天津市气象局关于实施“强基创先”工程全面加强党 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争创“学习型党 支部、先进党支部”的双联创活动,在纪念建党83周年之际,7 个党支部受到表彰(含区县局2 个),15 名优秀党员(含区县气象局 3 名), 6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全体党员重温入 党誓词,开展了以“弘扬气象人精神,争做新时期合格*党员”为主题的演讲。激发了党员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机关党委连续第八年被评为 市级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全市气象部门广泛开展了“五满意”活动和规范化 服务,积极推进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大对先进典型 的宣传力度,弘扬气象人精神,今年我局有 6 人次获省级以上先进荣誉,66人次获地市级荣誉, 12 人次获县处级荣誉。市局文明行业通过了市级工委的考核验收,市气象台和 10 个区县气象局 被推荐为市级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继续深入。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为重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认 真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适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 初步建立起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完善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 抓起。市 局党组向全体职工作出了五项廉政公开承诺。 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巩固深化,得到了市纪 委和市农工委等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市农口在我局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我局经验。领 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加强,内审监督作用不断加强。
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狠抓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全年未出现安全和 责任性事故。 信息宣传和 科普 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年在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新闻媒体播发刊发专 题节目和稿件 300 余篇次;市局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普先进集体”和“中国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最 佳组织奖”。重视老干部工作,离休干部两费和各种费用按时足额发放。基层台站建设取得新进 展,完成了局大院、城市环境监测站、武清、宁河 4 个站的迁站或花园式台站建设,台站的工作环 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4年气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国气象局、天津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联系 天津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机关重大工作部署的结果,是全体气象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 果,也是市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展望 2005 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贯 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天津气象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任重而艰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是业务科研总体水平与天津直辖市地位不相称,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二是 学科带头人、一线高级专门人才和双肩挑管理人才缺乏,制约我市气象事业快速发展;三是认真学 习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牢固树立“三个气象”理念深度不够,预报和服务水平、 应对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满足不了天津快速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需求;四是部分领导干部不同程度 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工作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一)要正确把握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深刻认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 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天津气象工作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要牢牢把握一个战略、三个理念、四个平 台、五项任务、八个工程和六项措施这个重点,把天津气象部门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应用战略研 究成果上来,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做到不断学习,深刻理解,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改进工 作。
(二)大力加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学习宣传工作。落实战略研究成果,学习 和宣传是首要环节。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学习方案,做出总体部署,要精心组织,周密 安排,学习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加大对战略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面向社会,利用各种渠道 宣传战略研究成果。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区县局的领导,还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 门汇报、宣讲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以及国务院领导的讲话和批示精神,使研究成果的应用成 为全社会的行动,促使各级领导继续重视、了解、支持气象工作,以此形成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合 力。 (三)科学把握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用“三个气象”的理念总揽天津气象工作,全面落实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落实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要着重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实施“三 大战略”相结合,二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三是“十一五”规划编制、建设项目内容 选项相结合,四是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 市局要加紧制定落实战略研究成果 的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各单位特别是各区县气象局要在战略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经济实 际,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工业农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地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建设 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战略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明确发展思路,做好我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 作。要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中国气象局“十一五”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 政府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五大战略举措”以及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审 视完善新时期新阶段天津气象事业的发展现状、布局和未来目标,针对天津特殊的地理、经济、社 会、生态需求,编制符合天津实际、部门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行动计划。规划既要满足天津经济 社会各方面对气象的需求,满足国家气象事业对天津的需求,又要突出重点。要积极联合行业相关 部门力争将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各级地方规划计划当中去。目前,市局“十一五”规划编制小组已基 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一个指导思想、三项重点任务、六项重点工 程、四个中心”的发展思路,此项工作要在战略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充实完 善,力争成为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共识。
三、 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我市实施“ 三步走 ”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天津气象部门深入贯彻党的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 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总的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工作 部署,深入学习研究落实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 象”发展理念为指导, 继续 大力 实施“三大战略”,以提高天津气象工作的能力、水平为重点 ,全面推进我市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围绕200 5 年气象工作的总的要求,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
1 、提高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增强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增强预警 预报能力。要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克服一切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灾害性天气不漏报,重大 天气不错报,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密切监测各种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汛期强对 流、强降水天气预报,加强灾害性天气的联防。 全力做好短期气候预测预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要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预测预估 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做好春季和汛期的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及订正。 开展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预估技术难点攻关。要周密部署、整合力量、精心组织,统筹业 务、科研与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各种探测资料,加强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应用力度。要加强预报业务研发一线力量,提高 MICAPS2.0 版的业务应用能 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市台下发指导产品的内容,要注重建立适合我市天气特点的当家天气预报工 具,全面推进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核心的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力争在天气预报 特别是“三性”天气预报预警上取得较大的进展。 2 、进一步增强决策服务能力。 坚持把决策服务放在气象服务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决策服务贯 彻于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气候变化对天津生态自然环境影响、气 候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利用以及重大社会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保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服务 系统和服务流程建设,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改进和完善决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及时主动 地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党政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气象信息。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工 作,进一步完善重大天气气候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发生与天气气候相关的重大事件,要深入现 场,及时做好气象灾害情报的收集、评估及上报工作,主动开展与抗灾救灾相关的气象服务。 加快开展交通气象服务,做好为高速公路、港口的监测预*务。深化城市气象服务,围绕 2008奥运气象服务积极开展精细化街区预报研究,继续推进城市渍涝预警预报。不断完善广播、电 视、报纸、短信、 121 声讯、互联网络、街区电子显示屏、*器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确保公 众气象信息由气象部门在第一时间、第一发布。 3 、认真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方针政策,继续坚持把为农 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加快农村现 代化进程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好农业气 象服务。局农气中心和各区县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重大农事天气,加强农业气象科技与情报的分析 处理,推广农业气象科技适用技术,深入开展农业气象科技扶贫,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发挥气 象部门网站信息交换和技术支持平台的作用。 4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人影工作现代化建设步伐。目前我市人影工作正面临难得 的大好发展机遇 , 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 , 认真贯彻立昌书记和海麟副市长关于做好人工影响天气 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以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好与市 农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抓 好炮站建设,积极争取启动京津冀城市应急供水人工增雨工程,推动天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现跨 越式发展。 ( 二)以实施“三大战略”为核心,促进天津气象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继续积极实施拓展领域战略、科技兴气象战略,在天津经济社会生态服务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要抓住天津特色创特色,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服务上搞突 破。要紧密围绕天津水资源短缺做文章;紧密围绕天津市城市发展做文章;要充实科技人员,加强 多学科、多领域合作,在大气边界层梯度观测铁塔的综合应用上做文章,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 量,发展研究型业务。 2005 年完成以下系统建设的方案设计和调研论证工作。 ——由多部门共同建设、为多学科服务、针对多要素观测的全时空、高密度、现代化的综合探测 系统。实现以天津市气象局为龙头的区域内部门合作、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 ——建立现代化的多学科融合的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综合预报预警系统,针对天津城市发展和安 全、人类健康和安全、粮食、能源、食物、交通安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提供有效的气象保障。 ——建立气象灾害评估评价系统,科学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 影响。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调动市局和区县气象局两个积极性,开展对团泊洼、七里 海、北大港三块湿地和北部山区的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研究。 认真贯彻中国气象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进一步强化三个观念, 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三个观念: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材的观 念;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六个方面的工作: 1 、以中国气象局“ 323 ” 工程建设为核心,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吸引和用好的 工作力度。要注重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使用,对他们给予重点培养、扶持,支持他们积极参与重大 科技活动和国际国内高水平业务交流,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 2 、以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为重点不断加强人才培训,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市 局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加大气象科技服务队伍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质、懂经营、 善管理、廉洁守法的气象科技服务队伍。 3 、开拓视野,积极引进急需人才。一是根据需求做好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引进工作;二是按照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从社会上继续公开招聘、兼职聘用一些博士、专家、教授等高层 次人才,解决工作上的急需。 4 、加强区县气象局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一线气象高级专门人才队 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气象部门基层台站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通过充实 科技力量,提高区县气象局职工的整体素质。 5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优秀的年轻干部通过努力尽快成为双肩挑 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既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和要求,重视干部的*素 质和领导能力,又要重视干部的业务素质。 6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三)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现代化建设综合效益。 2005 年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较为繁重,要继续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 持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要在汛前 全部完成全市区县局可视会商 系统建设,尽快开通市局与中国气象局可视会商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 要抓紧 制定天津市乡镇自 动气象站网 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年内,要完成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和 渤海海面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任务并对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无线通信( GPRS )完成系统改造。 继续加强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建设,增加观测项目,进一步发挥铁塔在拓展领域和科研方面的作 用。 积极开展软件开发以及应用研究,要重视做好雷达、自动站运行的维护和开发应用工作,充分 挖掘已建业务系统和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潜能,提高投资效益。 做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管理。要制定和落实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责任制,对项目执行情况 特别是中国气象局下达的建设项目要进行专项检查,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高质量、高要求的完成。 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完成市局与各区县局公文加密无纸化传输系统建设, 继续完善市局政务 网站系统,各区县气象局要在年内建成本单位的政务网站系统 。 要从全市气象行业需求出发,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局和各区县局都要积极争取项 目,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 (四) 深化改革,扩大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气象法制建设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 干部的交流力度 , 第一季度要完成部分副处级领导的竞岗 工作 , 年内要对区县气象局领导班子进行充实和调整。加强对各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宏观调控和政 策指导,出台创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要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和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坚决 杜绝吃光分净现象。 进一步深化以综合预算为重点的财务体制改革 ,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 和政府采购工作,各区县气象部门要解决好国有资产“二证”工作。继续推进后勤服务体制的改革, 转换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扩大气象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气象交流活动,继续做好与韩国大田地方气象 厅的科技交流,积极拓展新的合作交流领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周边省 市局的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气象学会团结和凝聚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组织好 3.23 世 界气象日及科技学术月等有关活动 。
坚持依法发展气象事业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市局和各区县气象部门都要 强化依法行政意 识, 履行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气象探测资料汇交管理、防御雷电管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气象 信息统一发布与升空气球管理等各项职能,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强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加大对违法 违规行为的执法惩处力度。 完善行政许可行为,认真做好进驻许可中心的气象审批窗口工作。继续 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调研工作,争取《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 法》获得立项。积极参与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五)以气象科技为依托,积极拓展气象科技服务领域。 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工作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面向市场需求,依托气象科技优势,大力 开拓服务新领域,全面推进支柱型项目发展,继续保持科技服务与产业健康、快速增长。
加强对专业气象服务体制和机制的研究,探索发展的新途径。要紧密依托气象现代化建设,围绕 不同层次需求,不断延伸和拓展气象信息和科技服务的领域及产品功能、内涵,在气象服务的专业 化、精细化、个性化及人性化方面下功夫,结合天津市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拓展气候工程服务领域 培育新的科技服务项目。年内完成“ 121 ”的整合工作。建立健全拓展服务领域上下联动机制 ,加大对信息服务的营销机制,构建市局广大职工与区县气象局共同参与的推广机制。促进我局影 视广告与手机短信收入取得实质性突破。
巩固发展防雷技术服务。扩大常规检测的覆盖面, 改进检测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实现表证统 一。 进一步做好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和验收工作, 加快推进防感应雷的技术服务工作,促进防雷工 程服务再上新台阶。 继续做好房地产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工作。局物业中心要认真做好局属房地产 资源的物业管理,使其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六)抓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部门稳定。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全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上半年,市局将 在全局党员中深入开展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局各单位和各党支部要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各负其责,层层落实,精心组织,切实做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始终, 把进一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贯穿始终,做到学习教育与推动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各区、县气 象部门要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这项重要工作。
继续推进部门的文明行业建设。以提升文明行业内在质量为目标,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和丰富文明 行业内涵为重点,在全市气象部门 实施“强素质、树形象”工程,加强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认真抓好基层台站建设。 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意见》要求,认真分析我 市基层台站存在的问题,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抓紧制定建设“一流台站”规划、计划以及相关 标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好基层台站的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观念意识转变等关键问题 ,加快基层台站综合改善。 继续实施台站“五优一强”创建活动、花园式台站建设活动以及台站综 改工程,全面提升区县气象局的整体工作水平和对外形象。 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部门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学习贯彻 中纪委 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像抓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那样抓好 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局务公开工作,把 局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要 继续 以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廉政教育,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通过开 展党纪政纪条规的教育、先进典型的激励教育、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 力观和政绩观。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深化领 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的结果与领导 干部业绩考评、职务任免、奖励惩处等结合起来。 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程 序,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 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经常深入基层单位,认真听取意见,分析矛 盾,解决问题。要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各种利益关系调 整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 常抓不懈,消灭死角,坚决杜绝各类安全责任性事故,特别是恶性事故的发生。 同志们,在新的一 年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勤政廉 政、大胆创新,为推进天津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