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报告称:今年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753万载重吨,同期我国新船订单近198万载重吨,比当月造船完工量少555万载重吨。据悉,这已经是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连续第9个月低于完工量。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全球造船订单减少是全球经济下滑的一个先行指标。
订单量减少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造船完工384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而新承接船舶订单23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2%。到今年7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7608万载重吨,比上年同期下降6.4%,比2010年底下降了10.1%。
据悉,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的接近一半的造船企业都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中也有10家没有接到新订单。由于没有任何造船合同成交,很多企业已经陆续出现了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情况。
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今年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船舶订单的一升一降意味着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的数量将迅速减少。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很多造船企业的手持订单还可以维持3年的生产,现在的情况意味着中国造船业或许将迎来发展的“冬季”。
与造船完工量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今年前7个月,我国船舶出口250.57亿美元,同比增长6.19%。其中7月份船舶出口44.31亿美元,环比6月份出口增加8.94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5.06%,是今年2月份以来出口额最高的月份。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长涛认为,未来五年,世界造船业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全球经济格局的一些变化将使造船业处于一个更加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以产能过剩为代表的产业内在矛盾将使世界造船业很难重温上一轮市场繁荣的景象。
“冬季”来临
根据克拉克松公司的统计,去年我国造船业手持订单、新接订单和完工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40.49%、47.8%和41.56%,2009年中国船东投放订单的总金额为53亿美元,占全球订单总量的18.7%,居全球第一位。
现在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持续低迷,全球有可能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在市场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我国的造船业将面临一场洗牌。太平洋造船集团董事长梁小雷预测,在新一轮洗牌中,大概5%的高附加值造船企业发展良好,而80%的造船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
目前,在国际船舶市场附加值较高的油船、集装箱船等订单大多为日韩所占据,我国造船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大量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散货船领域。
金融危机后,国际造船行业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客户情愿付更高成本购买更高技术含量的船舶,这意味着掌握高端技术的造船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而中国造船企业大多在低附加值的领域厮杀。随着新兴造船国家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中国造船业的国内竞争将进一步激烈。
虽然现在我国造船业在三大造船指标方面超越韩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但是采用三大指标份额的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造船业的真实竞争水平,我国造船业在“质”的方面与日韩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如果从订单价值金额指标来衡量的话,我国造船业在手持订单和造船完工量两大指标方面仍然落后于韩国。
张长涛表示,当去年世界船舶市场大大好于预期时,我国造船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外在压力被削弱了,我国造船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的欲望强烈,对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不够重视,仍然严重依赖于以要素投入来实现增长的固有发展模式。
去年,在高附加值的全球油船市场,韩国拿下了57.2%的订单,我国只有38.9%的市场份额。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全球散货船市场,中国占据58.1%的份额,韩国只有25.5%。韩国造船业认为,一般商船市场是“血海”,而海工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则是“蓝海”。韩国造船业应跳出“血海”,奔向“蓝海”。近年来,韩国在大力掘金高附加值的油船市场进展很快,而中国造船业产品和技术低端化倾向不能不令人警惕。
今年国内船舶企业承接新订单的难度增大,在技术和品牌难以快速提升,市场需求有限正考验不同造船企业的求存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将是中国造船企业杀出重围的不二选择。